记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门外卓金轮,日斜人散暗销魂
诗句 | 读音 |
---|---|
记得去年寒食日 | 平仄:仄 平 仄 平 平 平 仄 韵脚:入五質 拼音: dé|děi|deqùniánhán shí4 |
延秋门外卓金轮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yán qiū ménwài2jīn lún |
日斜人散暗销魂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4xiérénsàn|sǎnànxiāo hún |
暗销魂 | 平仄:仄 平 平 拼音: ànxiāo hún |
暗销魂 | 平仄:仄 平 平 拼音: ànxiāo hún |
记得去年 | 平仄:仄 平 仄 平 韵脚:下平一先 拼音: dé|děi|deqùnián |
记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门外卓金轮,日斜人散暗销魂释义
【得】〔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去】《唐韻》《集韻》《韻會》丘據切,墟去聲。《說文》人相違也。《廣韻》離也。《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玉篇》行也。《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又棄也。《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又《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墟上聲。《集韻》徹也。又藏也。《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註》去,收藏也。又《集韻》或作弆。《前漢·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註》弆,亦藏也。又《韻會》《正韻》丘於切,音墟。疾走。《正字通》同驅。《詩·小雅
【年】漢典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
【寒食】1.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负其功臣介之推。介愤而隐于绵山。文公悔悟,烧山逼令出仕,之推抱树焚死。人民同情介之推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国中”,则禁火为周的旧制。汉刘向《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介之推死事无关;晋陆翽《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介之推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日】〔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又《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
【延秋门】西门。天宝十四载冬,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六月,唐玄宗即由延秋门出长安,赴蜀避难。唐杜甫《哀王孙》诗:“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宋程大昌《雍录》卷五:“玄宗幸蜀,自苑西门出,在唐为苑之延秋门,在汉为都城直门也。既出,即由便桥渡渭,自咸阳望马嵬而西。”宋宋敏求《长安志》卷六:“苑中宫亭凡二十四所,西面二门,南曰延秋门,北曰玄武门。”
【卓】〔古文〕《唐韻》《正韻》竹角切《集韻》《韻會》側角切,音涿。《說文》高也。早上爲卓。隸作卓。《揚子·法言》顏苦孔之卓。《註》顏之苦亡它,惟苦孔子之道卓然高堅也。又《釋名》超卓也。舉脚有所卓越也。又姓。《後漢·卓茂傳》卓茂字子康,南陽宛人也。
【金轮】语。“轮”(梵语Cakra),是印度古代战争用的一种武器。印度古传说中征服四方的转轮王出生时,空中自然出现此轮宝,预示他将来的无敌力量。轮宝有金银铜铁四种,感得金轮宝者,为金轮王,乃四轮之首,领东南西北四大洲。唐王勃《释迦佛赋》:“盖以玉輦呈瑞,金轮啟图。”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至宣和末,又以方士刘知常所鍊金轮,颁之天下神霄宫,名曰神霄宝轮。知常言其法以水鍊之成金,可镇分野兵饥之灾。”清赵翼《题长椿寺九莲菩萨画像》诗:“诸佛也应投地拜,荣光万丈耀金轮。”2.轮形之金刚。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序论》:
【日】〔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又《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
【斜】《唐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音邪。《說文》抒也。《玉篇》散也,不正也。《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枝牚杈枒而斜據。又《集韻》《韻會》余遮切《正韻》于遮切,音耶。梁州谷名。在武功西南。《前漢·揚雄傳》西自褒斜。《註》南山谷名也。《班固·西都賦》右界褒斜,隴首之險。《註》梁州記曰:萬石城泝漢,上七里有褒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長四百七十里。又《集韻》時遮切,音闍。伊雅斜,單于名。又直加切,音秅。義同。
【人】〔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又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又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又姓。明人傑。又左人,聞人,俱複姓。又《韻補》叶如延
【散】〔古文〕枚《廣韻》《韻會》蘇旱切《集韻》顙旱切,音傘。,通作散。《易·說卦》風以散之。《禮·曲禮》積而能散。又《公羊傳·莊十二年》散舍諸宮中。《註》散,放也。又《博雅》布也。《廣韻》散,誕也。《增韻》又宂散,閒散。《韻會》不自檢束爲散。《莊子·養生主》散人又惡知散木。《註》不在可用之數。又姓。《書·君奭》有若散宜生。《傳》散氏,宜生名。又酒尊名。《周禮·春官·鬯人》凡疈事用散。《註》漆尊也,無飾曰散。《儀禮·燕禮》酌散西階上。《註》酌散者,酌方壷酒也。《禮·禮器》賤者獻以散。《註》五升曰散。○按《周禮》《
【暗】《唐韻》《集韻》《韻會》烏紺切。音闇。《說文》日無光也。《玉篇》不明也。又《博雅》深也。《揚雄·甘泉賦》稍暗暗而靚深。《註》暗暗,深空之貌。又《集韻》鄔感切,音黤。義同。又《韻補》叶伊甸切。《歐陽修·送胡學士詩》都門春漸動,柳色綠將暗。挂帆千里風,水闊江灩灩。
【销魂】1.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哀愁。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唐钱起《别张起居》诗:“有别时留恨,销魂况在今。”清龚自珍《贺新凉·长白定圃公子奎耀示重阳<忆菊词>依韵奉和》词:“性懒情多兼骨傲,值得销魂如此。”2.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欢乐。宋秦观《满庭芳》词:“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明允公,能令我真个销魂否?”郭沫若《塔·喀尔美萝姑娘》:“日本的春天,樱花正是穠开的时候,最是使人销魂,而我又独在这时候遇着了她。”3.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
【暗】《唐韻》《集韻》《韻會》烏紺切。音闇。《說文》日無光也。《玉篇》不明也。又《博雅》深也。《揚雄·甘泉賦》稍暗暗而靚深。《註》暗暗,深空之貌。又《集韻》鄔感切,音黤。義同。又《韻補》叶伊甸切。《歐陽修·送胡學士詩》都門春漸動,柳色綠將暗。挂帆千里風,水闊江灩灩。
【销魂】1.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哀愁。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唐钱起《别张起居》诗:“有别时留恨,销魂况在今。”清龚自珍《贺新凉·长白定圃公子奎耀示重阳<忆菊词>依韵奉和》词:“性懒情多兼骨傲,值得销魂如此。”2.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欢乐。宋秦观《满庭芳》词:“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明允公,能令我真个销魂否?”郭沫若《塔·喀尔美萝姑娘》:“日本的春天,樱花正是穠开的时候,最是使人销魂,而我又独在这时候遇着了她。”3.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
【暗】《唐韻》《集韻》《韻會》烏紺切。音闇。《說文》日無光也。《玉篇》不明也。又《博雅》深也。《揚雄·甘泉賦》稍暗暗而靚深。《註》暗暗,深空之貌。又《集韻》鄔感切,音黤。義同。又《韻補》叶伊甸切。《歐陽修·送胡學士詩》都門春漸動,柳色綠將暗。挂帆千里風,水闊江灩灩。
【销魂】1.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哀愁。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唐钱起《别张起居》诗:“有别时留恨,销魂况在今。”清龚自珍《贺新凉·长白定圃公子奎耀示重阳<忆菊词>依韵奉和》词:“性懒情多兼骨傲,值得销魂如此。”2.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欢乐。宋秦观《满庭芳》词:“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明允公,能令我真个销魂否?”郭沫若《塔·喀尔美萝姑娘》:“日本的春天,樱花正是穠开的时候,最是使人销魂,而我又独在这时候遇着了她。”3.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
【得】〔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去】《唐韻》《集韻》《韻會》丘據切,墟去聲。《說文》人相違也。《廣韻》離也。《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玉篇》行也。《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又棄也。《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又《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墟上聲。《集韻》徹也。又藏也。《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註》去,收藏也。又《集韻》或作弆。《前漢·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註》弆,亦藏也。又《韻會》《正韻》丘於切,音墟。疾走。《正字通》同驅。《詩·小雅
【年】漢典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