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电传心要,浮沤厌世喧
击电传心要,浮沤厌世喧释义
【击】《唐韻》古歷切《集韻》《韻會》吉歷切,音激。《說文》攴也。《徐曰》撲也。《廣韻》打也。《增韻》扣也。《易·蒙卦》擊蒙。《註》擊去童蒙,以發其昧。《史記·叔孫通傳》拔劒擊柱。又《酷吏傳》義縱以鷹擊毛摯爲治。又攻殺也。《楚語》刲羊擊豕。《註》擊,殺也。《前漢·高帝紀》急擊之勿失。又觸也。《莊子·田子方》目擊而道存矣。或作撽。又《集韻》《韻會》《正韻》敵切,音檄。與覡同。男巫也。《荀子·王制篇》知其吉凶妖祥,傴巫跛擊之事也。《註》擊讀爲覡。又《集韻》吉詣切,音訃。人名。春秋晉有屠擊。
【心要】佛教语。指心性上精要的法义。《坛经·宣诏品》:“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唐白居易《八渐偈》序:“初,居易常求心要於师,师赐我八言焉:曰观,曰觉,曰定,曰慧,曰明,曰通,曰济,曰捨。”宋秦观《寄陈季常》诗:“暮年更折节,学佛得心要。”
【浮沤】上的泡沫。因其易生易灭,常比喻变化无常的世事和短暂的生命。唐姚合《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诗:“走童惊掣电,飢鸟啄浮沤。”宋范成大《石湖中秋二十韵感今怀旧而作》:“水天双对镜,身世一浮沤。”明无名氏《赠书记·认男作女》:“老爷若放浮沤,情愿焚香顶礼,朝夕把恩酬。”清恽敬《海会庵放生河碑铭》:“圣人愚人,善禽恶兽,如大海中浮沤,大空中飞尘。”郭沫若《女神·蜜桑索罗普之夜歌》:“无边天海呀,一个水银的浮沤。”典
【厌世】悲观,厌恶尘世。《庄子·天地》:“千岁厌世,去而上僊。”南朝宋鲍照《白云》诗:“情高不恋俗,厌世乐寻仙。”唐李玖《白衣叟途中吟》之二:“厌世逃名者,谁能答姓名?”宋陈亮《祭吕东莱文》:“岂其于无事之时,而已怀厌世之情。”胡怀琛《为高吹万题寒隐图》诗:“幽人无俗怀,厌世每独往。”老舍《黑白李》:“我决不会因为谈到宗教而想他有点厌世,或是精神上有什么大的变动。”2.去世。死的婉辞。南朝宋颜延之《为湘州祭虞舜文》:“百龄厌世,万里陟方。”唐郑处诲《明皇杂录·高力士》:“方知上皇已厌世,力士北望,号泣呕血而卒。”
【喧】《廣韻》况袁切《集韻》《韻會》許元切,音萱。《玉篇》大語也。《集韻》與吅同。或作讙。又與咺同。《漢武帝·悼李夫人賦》悲愁於邑,喧不可止兮。《註》師古曰:朝鮮之閒,謂小兒泣不止,名爲喧,音許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