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嗟庙堂贵,今以柏为庭

嗟嗟庙堂贵,今以柏为庭

诗句读音
嗟嗟庙堂贵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jiē jiēmiào tángguì
今以柏为庭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五青
拼音: jīnyǐbǎi|bó|bòwéi|wèitíng

嗟嗟庙堂贵,今以柏为庭释义

【嗟嗟】1.叹词。表示招呼。《诗·周颂·臣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2.叹词。表示感慨。《楚辞·九章》:“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唐李颀《行路难》诗:“薄俗嗟嗟难重陈,深山麋鹿可为邻。”明张煌言《长鲸行》:“嗟嗟长鲸尔何愚,如彼异类空屈节。”3.叹词。表示赞美。《诗·商颂·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郑玄笺:“重言嗟嗟,美叹之深。”《汉书·韦贤传》:“嗟嗟我王,汉之睦亲,曾不夙夜,以休令闻!”明陈烈《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后序》:“嗟嗟树开国之勋猷,昭传世之文章。”4.象声词。犹溅溅。北魏郦道元《水经

【庙堂】的殿堂。晋葛洪《抱朴子·名实》:“故庙堂有枯杨之瑚簋,穷谷多不伐之梓豫也。”2.朝廷。指人君接受朝见、议论政事的殿堂。《庄子·在宥》:“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岩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慄乎庙堂之上。”《淮南子·主术训》:“君人者,不下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也。”《晋书·宣帝纪》:“帝曰:‘边城受敌而安坐庙堂,疆埸骚动,众心疑惑,是社稷之大忧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朝廷。借指以君主为首的中央政府。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百姓嗷嗷苦横征

【今】《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金。《說文》是時也。《廣韻》對古之稱。《詩·召南》迨其今兮。《毛傳》今,急辭也。《朱傳》今,今日也。不待吉也。又《圓覺經》無起無滅,無去來今。《註》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又《韻補》叶居靑切,音京。《詩·周頌》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又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傷今。陽弱不制,隂雄坐房。 从亼會意。,古文及字。巳往爲古,逮及爲今。

【以】〔古文〕《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又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又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又《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又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又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柏】《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博陌切,音百。《說文》椈也。《六書精蘊》柏,隂木也。木皆屬陽,而柏向隂指西,蓋木之有貞德者,故字从白。白,西方正色也。又《春秋緯》諸侯墓樹柏。《前漢·東方朔傳》柏者,鬼之廷也。又大也。與伯通。《釋名》柏車,大車也。又逼也。與廹同。《周禮·春官》其柏席用萑黼純。《鄭註》柏席,廹地之席。《史記·漢高紀》柏人者,廹于人也。《漢·武瓠子歌》魚弗鬰兮柏冬日。又國名。在河南西平縣。又山名。《書·禹貢》導淮自桐柏。又《前漢·武帝紀》起柏梁臺。又姓。《姓譜》戰國柏直,漢柏英。又叶卜各切,音

【庭】《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亭。《說文》宮中也。《玉篇》庭,堂階前也。《易·節卦》不出戸庭,无咎。《周禮·天官·閽人》掌埽門庭。又官名。《周禮·秋官》庭氏。《註》主射夭鳥,令國中淸潔如庭者也。又《爾雅·釋詁》直也。《疏》庭條,直也。《詩·小雅》播厥百穀,旣庭且碩。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庭州,貞觀十四年置,長安二年,爲北庭都護府,有後庭縣。《廣韻》卽漢車師後王庭之地,本烏孫國土,其前王庭,卽交河縣也。又天庭,星名。《石氏星傳》龍星左角曰天田,右角曰天庭。又洞庭,湖名。《楚辭·九歌》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