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身酬雨露,利口扇谗谀

洁身酬雨露,利口扇谗谀

诗句读音
利口扇谗谀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lì kǒuchán yú
洁身酬雨露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jié shēnchóuyǔ|yùlù|lòu

洁身酬雨露,利口扇谗谀释义

【利口】1.能言善辩。《书·周官》:“无以利口乱厥官。”《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夫絳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斅此嗇夫谍谍利口捷给哉!”宋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比年以来,朝廷颇引轻嶮之人,布之言路,违道干誉,利口为贤。”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刘瑾虽擅权,然不甚识文义,徒利口耳。”2.爽口;可口。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六章:“给你另做点利口的吃。”

【谗谀】1.谗毁和阿谀。《管子·明法解》:“故诈伪之人不得欺其主,嫉妬之人不得用其贼心,谗諛之人不得施其巧。”唐柳宗元《杜兼对》:“人由是不苟免,而谗諛之道大息。”宋苏辙《历代论三·王衍》:“内则谗諛以求进,外则聚敛以求售。”2.指好谗毁、阿谀之人。《楚辞·九章·惜往日》:“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諛而日得。”《汉书·贾谊传》:“闒茸尊显兮,谗諛得志。”3.谗毁、阿谀之言。《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於谗諛,而二国以危。”唐李绅《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洁身酬雨露,利口扇谗諛。”

【洁身】保持自身清白。《晏子春秋·问上二二》:“圣人伏匿隐处,不干长上,洁身守道,不与世陷乎邪。”唐李绅《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洁身酬雨露,利口扇谗諛。”明柴绍炳《卓烈妇》诗:“登堂破壁陈原委,存身何似洁身美。”鲁迅《南腔北调集·大家降一级试试看》:“只因为能够不至于误译的人们洁身远去,出版界上空荡荡了,遂使小兵也来挂着帅印。”漢

【雨】〔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王矩切,音羽。《說文》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玉篇》雲雨也。《元命包》隂陽和爲雨。《大戴禮》天地之氣和則雨。《釋名》輔也。言輔時生養。《易·乾卦》雲行雨施,品物流行。《書·洪範》八庶徵,曰雨,曰暘。又《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小雨謂之霡霂,久雨謂之淫。陸佃云:疾雨曰驟,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時雨曰澍。又穀雨,二十四氣之一。見《後漢·律曆志》。又《正字通》雨虎,蟲名。遁甲開天圖曰:霍山有雨虎,狀如蠶,長七八寸,在石內,雲雨則出,可炙食。或曰石蠶之類。詳見《本草

【露】《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說文》潤澤也。从雨路聲。《玉篇》天之津液,下所潤萬物也。《釋名》露,慮也。覆慮物也。《大戴禮》陽氣勝,則散爲雨露。《五經通義》和氣津凝爲露。《蔡邕·月令》露者,隂之液也。《白虎通》露者,霜之始。《禮·月令》孟秋,白露降。《詩·召南》厭浥行露。《箋》厭浥然濕,道中始有露,謂二月中嫁娶時也。又《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屈原·離騷》朝飮木蘭之墜露。《前漢·鼂錯傳》覆露萬民。《註》如淳曰:覆,也。露,膏澤也。《春秋緯》武露布,文露沉。《註》甘露降其國,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