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与飞瀑并,浊流应忸怩

洁与飞瀑并,浊流应忸怩

诗句读音
浊流应忸怩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zhuó liú1|4niǔ ní
洁与飞瀑并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下平十四清
拼音: 2yǔ|yù|yúfēi pùbìng|bīng

洁与飞瀑并,浊流应忸怩释义

【浊流】1.水流变得混浊。亦指混浊的水流。《后汉书·臧宫传》:“斩首溺死者万餘人,水为之浊流。”艾芜《暮夜行》:“将原是浑黄的浊流,染成了阴暗的灰色。”2.比喻品格卑污或出身下贱之人。《旧五代史·梁书·李振传》:“此辈自谓清流,宜投於黄河,永为浊流。”清侯方域《朋党论下》:“选取冗滥,罢天下科举以示海内无遗材;投之黄河恶其清流,而使为浊流者,李林甫、朱温之奸是也。”康有为《大同书》丙部:“若夫优倡、皂隶并斥流外,原其执业太贱而身近官人,恐其转瞬变化,即服官在上,以浊流杂清流,以贱人凌贵人耳。”

【应】《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陵切,音膺。《說文》當也。从心聲。《徐曰》,鷹字也。本作,今作應。又料度辭也。《唐詩》應須,祇應,皆是也。又《周語》其叔父實應且憎。《註》猶受也。又國名。《括地志》故應城,因應山爲名,在汝州葉縣。又姓。出南頓,本周武王後。《左傳·僖二十四年》邗晉應韓,武之穆也。漢有應曜,與四皓偕隱,曜獨不出,八代孫應劭,集解漢書。又通作膺。《書·武成》誕膺天命。《註》當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證切,音譍。《集韻》答也。《廣韻》物相應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又樂名。

【忸怩】1.羞愧。《书·五子之歌》:“鬱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孔传:“忸怩,心惭。”《后汉书·蔡邕传》:“於是公子仰首降阶,忸怩而避。”宋苏轼《策别十二》:“其心安於为善,而忸怩於不义,是故有所不为。”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梅村集》:“每叙及易代之际,格格阻碍,若因人笑褚公而并自贡其忸怩跼蹐之状。”李劼人《天魔舞》第十七章:“登时,他便镇定了,神态也潇洒起来,不再像刚才那样的忸怩了。”2.犹踌躇,犹豫。《魏书·文苑传·温子昇》:“文襄馆客元仅曰:‘诸人当贺。’推子昇合陈辞。子昇久忸怩,乃推陆操焉。”唐韩偓《送

【洁】《廣韻》居質切《集韻》激質切,音吉。《玉篇》水也。一曰水名。(潔)《唐韻》古屑切《集韻》《韻會》《正韻》吉屑切,音結。淸也。《廣韻》經典用絜。《儀禮·宗人》舉鼎鼏告絜。又《新書·道術篇》厚志隱行謂之潔。 《集韻》或作洯。亦省作。

【与】《廣韻》《集韻》《正韻》同與。《說文》賜予也。一勺爲与。《六書正譌》寡則均,故从一勺。(與)〔古文〕《廣韻》弋諸切《正韻》弋渚切《集韻》《韻會》演女切,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又《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又《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又待也。《論語》歲不我與。又《博雅》如也。《前

【飞瀑】布。因其势飞流而下,故称。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典雅》:“眼琴緑阴,上有飞瀑。”清林则徐《即目》诗:“飞瀑正拖千嶂雨,斜阳先放一峰晴。”刘大白《丁宁(二)》诗:“这是你心里的飞瀑,琤琤瑽瑽的不滴的泉声。”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