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予怀抱徒蠢蠢,二弟胸中何落落
诗句 | 读音 |
---|---|
二弟胸中何落落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èrdì|tì|tuíxiōng1|4hé|hē|hèluò luò |
嗟予怀抱徒蠢蠢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仄 仄 拼音: jiēyú|yǔhuái bàotúchǔn chǔn |
嗟予怀抱徒蠢蠢,二弟胸中何落落释义
【二】〔古文〕弍《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至切,音樲。地數之始,卽偶之兩畫而變之也。《易·繫辭》分而爲二,以象兩。《左傳·定四年》衞侯將會,使祝佗從。佗曰:若又共二徼大罪也。《註》謂兼二職。《荀子·議兵篇》權出於一者强,權出於二者弱。《史記·韓信傳》功無二於天下。《前漢·嚴助傳》詔曰:子在朕前之時,知略輻輳,以爲天下少雙,海內寡二。又巽二,風神名。又古貨布文帝字。見《六書略》。字上下畫均齊。上畫短者,乃古文上字也。今相仍上短下長作二字,非。貳。二。漢典考證:〔《左傳·定四年》衞侯將會,使祝佗從。佗曰,若
【胸】《正字通》同胷。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
【何】《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又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又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又《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又《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又《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又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又姓。又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又《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
【落落】1.犹磊落。常用以形容人的气质、襟怀。《三国志·蜀志·彭羕传》:“若明府能招致此人,必有忠讜落落之誉。”唐杨炯《和刘长史答十九兄》:“风标自落落,文质且彬彬。”明李东阳《明故奉政大夫乔君墓志铭》:“稍长,落落有大志。”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献县史某,佚其名,为人不拘小节,而落落有直气。”黄葆桢《赠徐公孟》诗:“落落徐公孟,青年多苦吟。”参见“磊落”。2.形容孤高,与人难合。宋李纲《辞免尚书右仆射第一表》:“志广材疎,自笑落落而难合。”清周亮工《<托素斋诗>序》:“媿曾復落落不肯苟同於俗,
【嗟】〔古文〕差《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咨邪切,音罝。《玉篇》嗟歎也。《廣韻》咨也。《集韻》一曰痛惜也。《爾雅·釋詁》嗟,也。《釋名》嗟,佐也。言不足以盡意,故發此聲以自佐也。《書·甘誓》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詩·周南》嗟我懷人。又《齊風》猗嗟昌兮。《疏》猗是心內不平,嗟是口之喑咀,皆傷歎之聲。《禮·檀弓》嗟來食。《廣韻》同。《集韻》本作,亦書作。又《集韻》遭哥切,音。《易·離卦》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音義》王肅讀遭哥切《阮籍·詠懷詩》李公悲東門,蘇子狹三河。求仁自得仁,豈復歎咨嗟。又《韻會
【予】《唐韻》余呂切《集韻》《韻會》演女切《正韻》弋渚切,音與。賜也。《詩·小雅》君子來朝,何錫予之。《周禮·春官》內史掌王八枋之灋,七曰予,八曰奪。通作與。又《博雅》大予,樂名。《註》漢明帝永平三年秋八月戊辰,改大樂爲大予樂。又《廣韻》弋諸切《正韻》羊諸切。與余同。我也。《郭忠恕·佩觿集》予讀若余。本無余音,後人讀之也。《顏師古·刊謬正俗》曲禮,予一人。鄭康成註:余予古今字。因鄭此說,學者遂皆讀予爲余。爾雅:卬,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此則予之與余,但義訓我,非同字也。《說文》:予,相推予也。余
【怀抱】抱着。《诗·小雅·蓼莪》“出入腹我”汉郑玄笺:“腹,怀抱也。”《后汉书·曹褒传》:“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金瓶梅词话》第三八回:“潘金莲在那边屋里冷清清,独自一个儿坐在床上怀抱着琵琶。”2.谓心里怀着。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她怀抱着希望,她逐渐看出她的将来不在这狭小的世界里。”3.胸前。亦指胸部和手臂向前环抱的空间。三国魏曹丕《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妻子牵衣袂,落泪霑怀抱。”唐元稹《哭崔儿》诗:“怀抱又空天默默,依前重作邓攸身。”宋苏轼《哭干儿》诗之一:“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清唐甄《潜
【徒】〔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同都切,音塗。《說文》本作。步行也。《易·賁卦》舍車而徒。又步卒也。《詩·魯頌》公徒三萬。又《爾雅·釋訓》徒輦者也。《疏》會同田獵,人挽輦以徒行也。《詩·小雅》徒御不驚。又《玉篇》衆也。《書·仲虺之誥》實繁有徒。《前漢·東方朔傳》人至察,則無徒。又《廣韻》空也。《爾雅·釋訓》暴虎,徒搏也。《註》空手執也。又《廣雅》徒,袒也。《史記·張儀傳》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又《正韻》但也。《孟子》徒善不足以爲政。又《廣韻》黨也。《張衡·思賦》朋精粹而爲徒。又弟子曰徒。《論語》非
【蠢蠢】《左传·昭公二十四年》:“今王室实蠢蠢焉,吾小国惧矣。”杜预注:“蠢蠢,动扰貌。”唐韩愈《平淮西碑》:“常兵时曲,军士蠢蠢;既翦陵云,蔡卒大窘。”2.无礼义貌。《楚辞·刘向<九叹·惜贤>》:“盪渨涹之姦咎兮,夷蠢蠢之溷浊。”王逸注:“蠢蠢,无礼义貌也。言己欲盪涤谗佞污秽之臣,以除姦恶,夷灭贪残无礼义之人也。”清王韬《淞滨琐话·倪幼蓉》:“观此蠢蠢者,岂得为人类哉?”3.众多而杂乱貌。晋郭璞《蜜蜂赋》:“嗟物品之蠢蠢,惟贞虫之明族。”唐寒山《诗》之三○三:“三界人蠢蠢,六道人茫茫。”4.蠕动貌。南朝宋刘敬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