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胄粗官应有语,而今宰相好吟诗
诗句 | 读音 |
---|---|
而今宰相好吟诗 | 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平 平 拼音: ér jīnzǎi xiànghǎo|hàoyín shī |
介胄粗官应有语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jiè zhòucū guānyīng yǒu3|4 |
介胄粗官应有语,而今宰相好吟诗释义
【而今】如今,现在。唐张安世《苦别》诗:“向前不信别离苦,而今自到别离处。”《儒林外史》第三回:“我们而今且派两人跟定了范老爷。”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四段:“直到而今,许多中国古代的风俗、习惯、语言、服装,在朝鲜还看的见。”参见“而今而后”。
【宰相】非子·显学》:“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本为掌握政权的大官的泛称,后来用以指历代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如秦汉之丞相、相国、三公,唐宋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明清之大学士等。《汉书·王陵传》:“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諠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清倪瑞璿《阅<明史·马士英传>》诗:“王师问罪近江濆,宰相中书醉未闻。”典
【好】〔古文〕《唐韻》呼皓切《集韻》《韻會》《正韻》許皓切,蒿上聲。美也,善也。《詩·鄭風》琴瑟在御,莫不靜好。又相善也。《詩·衞風》永以爲好也。又好會也。《周禮·春官》琬圭以結好。《左傳·文十二年》藉寡君之命,結二國之好。又人名。張好好,年十三,姣麗善歌,杜牧置樂籍中。見《唐書·杜牧傳》。又曲名。武夷君于山頂會鄕族,仙樂競奏,唱人閒好。見《武夷山志》。又《廣韻》呼到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到切,音耗。《說文》愛而不釋也。女子之性柔而滯,有所好,則愛而不釋,故於文,女子爲好。《詩·唐風》中心好之。又孔也。《
【吟诗】1.作诗。宋孔平仲《孔氏谈苑·苏轼以吟诗下吏》:“苏軾以吟诗有讥訕,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臺差官追取。”清杜濬《一杯叹》诗:“坐使吟诗作赋兴索然,眼见斯文从此废。”2.吟诵诗歌。茅盾《子夜》九:“吟诗的杜新箨也看见了,放下筷子,站起来招呼。”巴金《雪》第一章:“原来他们斜对面座位上的一个有八字胡的中年人正在摇头摆脑地吟诗。”
【介胄】铠甲和头盔。《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介胄生蟣蝨,民无所告愬。”宋周密《齐东野语·二张援襄》:“有浮尸遡流而上,被介胄,执弓矢。”《水浒传》第八十回:“不知詔意如何,未敢去其介胄。”2.披甲戴盔。《管子·小匡》:“介胄执枹,立於军门。”汉贾谊《新书·解县》:“将吏戍者或介胄而睡。”《新唐书·来济传》:“遂不介胄而驰贼,没焉。”清孔尚任《桃花扇·争位》:“副净扮高杰,末扮黄得功……俱介胄上。”3.甲冑之士。指武士。《陈书·鲁广达传》:“爪牙背义,介胄无良。”明何景明《点兵行》:“富豪输钱脱籍伍,贫者驱之充
【粗官】唐代重内轻外,凡不历台省便出任节镇者,人称粗官。唐薛能《谢刘相寄天柱茶》诗:“粗官寄与真抛却,赖有诗情合得尝。”清陆以湉《冷庐杂识·严伯牙诗》:“一卷随身无长物,九州行脚笑粗官。”
【应有】所有,一切。唐白居易《奏所闻状》:“自今已后,应有进奉,并不用申报御史臺,如有人勘问,便仰録名奏来者。”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将江上应有战舡,尽行拘收,不放关公渡江回去。”《水浒传》第一回:“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2.应当具有。《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姑娘一进洞房,早看见摆满一分妆奩,凡是应有的,公婆都给办得齐齐整整。”
【语】《唐韻》魚舉切《集韻》偶舉切《韻會》魚許切《正韻》偶許切,魚上聲。《說文》論也。《徐曰》論難曰語。語者,午也。言交午也。吾言爲語,吾,語辭也。言者直言,語者相應答。《釋名》敘也。敘己所欲說也。《易·頤卦》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詩·大雅》于時言言,于時語語。《疏》直言曰言,謂一人自言。答難曰語,謂二人相對。《禮·雜記》三年之喪,言而不語。《註》言,自言己事也。語,爲人論說也。《家語》孔子之郯,遭程子于塗,傾蓋而語終日。又國名。《別國洞冥記》勒畢國人長三寸,有翼,善言語戲笑,因名善語國。又《廣韻》牛倨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