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肤冰雪莹,衣服云霞鲜

肌肤冰雪莹,衣服云霞鲜

诗句读音
衣服云霞鲜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yī fúyún xiáxiān|xiǎn
肌肤冰雪莹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jī fūbīngxuě yíng

肌肤冰雪莹,衣服云霞鲜释义

【衣服】,服饰。《诗·小雅·大东》:“西人之子,粲粲衣服。”《史记·赵世家》:“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靖康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巴金《灭亡》第一章:“街中聚集了一大群人,有着各样的身材,各样的衣服。”2.借指形体,身躯。宋苏轼《答钱济明书》之二:“小人能害其衣服尔,至於其不可坏者,乃当缘厄而愈胜尔。”穿衣服;使穿衣服。《礼记·文王世子》:“﹝文王﹞鸡初鸣而衣服至於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王季﹞今日安否何如?’”宋苏轼《天篆记》:“江淮间俗尚鬼,岁正

【云霞】。汉刘向《新序·杂事五》:“云霞充咽,则夺日月之明。”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青黛染成千块玉,云霞粧就万堆螺。”李準《耕耘记》二:“前年栽的桃树林,开得一片粉红,看去就像一片云霞围着村子。”2.借指高空。南朝梁何逊《渡连圻》诗之二:“连圻连不极,极望在云霞。”宋苏轼《辨道歌》:“乌轮即晚蟾影斜,吾时俱覩超云霞。”清刘大櫆《<吴青然诗集>序》:“彼其拔之於云霞之上,与其不幸而復坠於涂炭之中,岂於其人有加损哉?”卞之琳《黑老鸹飞上了我们的烟囱》诗

【鲜】《唐韻》《集韻》《韻會》相然切,音仙。魚名。出貉國。《禮·內則》冬宜鮮羽。《註》鮮,生魚也。又《玉篇》生也。《書·益稷》暨益播奏庶艱食鮮食。《傳》鳥獸新殺曰鮮。《儀禮·士昏禮》腊必用鮮。《疏》義取夫婦日新之義。《左傳·襄三十年》唯君用鮮。《註》鮮,野獸也。又《廣韻》潔也。《易·說卦》爲蕃鮮。《註》鮮,明也。又《釋名》鮮,好也。《玉篇》善也。又國名。《後漢·東夷傳》昔箕子避地朝鮮。又《鮮傳》鮮者,依鮮山,故因號焉。又山水名。《水經注》北鮮之山,鮮水出焉。又姓。《後蜀錄·李壽司空》鮮思明。又鮮于,複姓。《風俗

【肌肤】1.肌肉与皮肤。《礼记·礼运》:“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脩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史记·孝文本纪》:“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唐杜甫《哀王孙》诗:“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十三章:“入夏的夜气在这山野之间仍然散布着一种浸人肌肤的森凉。”2.喻最亲近或亲密者。犹骨肉。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春秋》不讥其前,而顾讥其后,必以三年之丧,肌肤之情也。”《汉书·叙传上》:“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颜师古

【冰】〔古文〕《唐韻》筆陵切《集韻》《韻會》悲陵切,逼平聲。《說文》本作仌。《徐曰》今文作冰。《韓詩》說冰者,窮谷隂氣所聚,不洩,則結而爲伏隂。《禮·月令》孟冬水始冰,仲冬冰益壯,季冬冰方盛。水澤腹堅,命取冰,冰以入。《周禮·天官》淩人共冰。秋刷冰室,冬藏春啓,夏頒冰。又《爾雅·釋器》冰,脂也。《註》莊子云:肌膚若冰雪。冰雪,脂膏也。《疏》脂膏一名冰脂。又矢筩蓋曰冰。《左傳·昭二十五年》公徒釋甲執冰而踞。《註》冰,櫝丸蓋。《疏》盛弓者也。或云:櫝丸是箭筩,其蓋可以取飮。又《集韻》《正韻》魚陵切,音凝。同凝。《正

【雪莹】雪白晶莹。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三:“顷之,復杖屨西上。厓北转,有大石方丈餘,雪莹掌平,枕溪,号石席。”元岑安卿《题张彦明所藏剪纸惜花春起早图》诗:“谁将妙意寄工巧,溪藤雪莹金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