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公树其纲,贼之为圣智

姬公树其纲,贼之为圣智

诗句读音
姬公树其纲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jī gōngshùqí|jīgāng
贼之为圣智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zéizhīwéi|wèishèng zhì

姬公树其纲,贼之为圣智释义

【姬公】1.指周公姬旦。南朝宋宗炳《明佛论》:“今黄帝、虞舜、姬公、孔父,世之所仰而信者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自周命维新,姬公定法。”明张居正《祭封一品李太夫人文》:“履姬公之几舃,奏崇伯之肤功。”2.指周文王姬昌。《文选·张协<七命>》:“其基德也,隆於姬公之处岐。”李善注:“姬公,文王也。”3.泛指周天子。清赵翼《自鸣钟》诗:“刻漏法本自中土,轩帝姬公几荒度。”

【树】〔古文〕《唐韻》常句切《集韻》《韻會》《正韻》殊遇切,殊去聲。《說文》生植之總名。《左傳·昭二年》季氏有嘉樹,宣子譽之。《禮·祭義》樹木以時伐焉。《淮南子·原道訓》萍樹根于水,木樹根于土。又《爾雅·釋宮》屛謂之樹。《論語》邦君樹塞門。又《揚子·方言》牀謂之杠。北燕、朝鮮閒謂之樹。又獸名。《儀禮·鄉射禮》君國中射則皮樹中。《註》皮樹,獸名。謂皮作樹形以射之。又姓也。《後魏·官氏志》樹洛于氏。後改爲樹氏。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臣庾切,音豎。扶樹也。《徐鍇曰》樹之言豎也。種樹曰樹。《易·繫辭

【其】〔古文〕丌亓《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碁。《韻會》指物之辭。《易·繫辭》其旨遠,其辭文。《詩·大雅》其在于今。又助語辭。《書·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詩·周南》灼灼其華。《玉篇》辭也。又姓。《韻會》漢陽阿侯其石。又《唐韻》《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姬。《韻會》語辭。《書·微子》若之何其。《詩·小雅》夜如何其。又人名。《史記·酈生傳》酈生食其者,留高陽人也。《註》正義曰:酈食其,三字三音,讀曆異幾。《前漢·楚元王傳》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註》師古曰:食音異,其音基。又山名。《前漢·

【纲】〔古文〕《廣韻》古郞切《集韻》《韻會》居郞切,音岡。《說文》維紘繩也。《書·盤庚》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詩·大雅》綱紀四方。《傳》張之爲綱。《疏》綱者,網之大繩。又《儀禮·鄕射禮》乃張侯下綱。《註》綱,持舌繩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梓人爲侯上綱與下綱,出舌尋,絹寸焉。《註》綱,所以繫侯於植者也。又《禮·緯含文嘉》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漢典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梓人爲侯上綱與下綱,出舌尋,寸焉。〕 謹照原文寸改絹寸。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梓人爲侯上綱與下綱,出舌尋,

【贼】《廣韻》昨則切《集韻》《韻會》疾則切,音蠈。盜也。《玉篇》刧人也。《書·舜典》賊姦宄。《傳》殺人曰賊。又《詩·大雅》不僭不賊。《傳》不殘賊。又《左傳·僖九年》不僭不賊。《註》賊,傷害也。又《周禮·夏官·大司馬》賊賢害民,則伐之。《疏》賊虐。又害苗之蟲。《詩·小雅》去其螟螣,及其蟊賊。《傳》食節曰賊。《陸璣疏》賊似桃李中蠹蟲,赤頭身長而細耳。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圣智】知”。谓聪明睿智,无所不通。亦指具有非凡的道德智慧者。《墨子·尚同中》:“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荀子·宥坐》:“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夫人生百体坚彊,手足便利,耳目聪明而心圣智,岂非士之愿与?”晋潘岳《西征赋》:“生有脩短之命,位有通塞之遇,鬼神莫之要,圣智弗能豫。”明王守仁《谏迎佛疏》:“陛下聪明圣知,昔者青宫,固已播传四海。”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四》:“兴王圣智矣,其开国同姓魁杰寿耇,易尽也。”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