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寒陷侵暴,其实可怜伤

饥寒陷侵暴,其实可怜伤

诗句读音
饥寒陷侵暴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韵脚:去三十七号
拼音: jī hánxiànqīnbào|pù
其实可怜伤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qí shíkě|kèliánshāng

饥寒陷侵暴,其实可怜伤释义

【饥寒】1.飢饿寒冷。《国语·周语下》:“然则无夭昏札瘥之忧,而无飢寒乏匱之患,故上下能相固以待不虞。”唐杜甫《莫相疑行》:“往时文彩动人主,此日飢寒趋路旁。”殷夫《我们的诗》:“我们不应忍飢寒,我们不应受蹂躏,我们是世界的主人。”2.指飢饿寒冷的人。宋苏轼《徐州谢奖谕表》:“既蠲免其赋调,又饮食其飢寒。”1.飢饿寒冷。饥,通“飢”。清顾炎武《顾与治诗》:“士之生而失计,不能取舍,至有负郭数顷,不免饥寒以死。”2.指飢寒交迫的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饥寒之不恤,谁遑其后?”

【陷】《唐韻》戸韽切《集韻》《韻會》《正韻》乎韽切,音。《說文》高下也。一曰陊也。《玉篇》墜入地也,沒也,隤也。《易·需彖》剛健而不陷。《史記·灌夫傳》戰常陷堅。又《魯語》子服景伯戒宰人曰:陷而入於恭。《註》猶失過也。 《玉篇》亦作錎。《集韻》同埳。《篇海》亦作。

【侵】《唐韻》《正韻》七林切《集韻》《韻會》千尋切,音駸。《說文》漸進也。又朘削也。《春秋·胡傳》聲罪緻討曰伐,潛師掠境曰侵。又《周禮·大司馬》負固不服則侵之。又侵尋。《史記·武帝紀》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泰山。《封禪書》作浸尋。《郊祀志》作寢尋。義同。又歲凶。《穀梁傳·襄二十四年》五穀不登,謂之大侵。《韓詩外傳》一穀不升曰歉,二穀不升曰饑,三穀不升曰饉,四穀不升曰荒,五穀不升曰大侵。又姓。《三輔決錄》有侵恭。又《正韻》七稔切,音寢。貌不揚也。《前漢·田蚡傳》貌侵。《註》師古曰:短小曰侵。亦作寢。

【暴】〔古文〕《唐韻》《集韻》《韻會》薄報切《正韻》蒲報切,音菢。《說文》晞也。《書·泰誓》敢行暴虐。《傳》敢行酷暴,虐殺無辜。又《禮·王制》田不以禮,曰暴天物。《疏》是暴害天之所生之物。又《周禮·秋官·禁暴氏疏》禁民不得相陵暴。又《詩·邶風》終風且暴。《傳》暴,疾也。《疏》大風暴起也。又《詩·鄭風》裼暴虎。《傳》空手以搏之。又《荀子·富國篇》暴暴如丘山。《註》暴暴,卒起之貌。又《史記·項羽紀》何興之暴也。《博雅》暴,猝也。又《管子·乗馬篇》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又》十家而連,五連而暴。又地名。《左傳

【其实】1.实际情况;实际上,事实上。《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北史·萧大圜传》:“及于谨军至,元帝乃令大封充使请和,大圜副焉,其实质也。”鲁迅《朝花夕拾·<狗、猫、鼠>》:“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2.实在,确实。宋孔平仲《续世说·直谏》:“帝召学士马裔孙谓曰:‘在德语太凶,其实难容。’”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折末斩便斩敲便敲剐便剐,我其实不怕。”《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他其实不在家,我又不是先知了风

【可】《唐韻》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音坷。《說文》肯也。《廣韻》許可也。《韻會》可者,否之對。《書·堯典》囂訟可乎。《文中子·事君篇》達人哉山濤也,多可而少怪。又僅可,未足之辭。《論語》子曰:可也。又《禮·內則》擇于諸母與可者。《註》諸母,衆妾也,可者,傅御之屬也。又所也。《禮·中庸》體物而不可遺。《註》體猶生也,可猶所也。不有所遺,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又姓。《正字通》唐諫議大夫可中正,宋紹興進士可懋。又《字彙補》苦格切,音克。《魏書·吐谷渾傳》可汗,此非復人事。《唐書·突厥傳》可汗猶單于

【怜】《唐韻》《集韻》郞丁切,音靈。《玉篇》心了也。又《集韻》靈年切,音連。與憐同。《韋應物休暇東齋詩》捫竹怜粉汚。又《五音集韻》朗鼎切,音。憭也。(憐)〔古文〕《唐韻》落賢切《集韻》《韻會》《正韻》靈年切,音蓮。《說文》哀也。《吳越春秋河上歌》同病相憐。又《廣韻》愛也。《魯連子引古諺》心誠憐,白髮元。又《集韻》離珍切,音鄰。義同。《楚辭·九辯》羈旅而無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憐。叶上生。 俗作怜。

【伤】《唐韻》式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尸羊切,音商。痛也。《爾雅·釋詁》傷思也。《詩·周南》維以不永傷。《小雅》我心憂傷。又創也,損也。《書·說命》若跣弗視地,厥足用傷。又毀傷也。《禮·緇衣》心以體全,亦以體傷。又戕害也。《左傳·僖二十二年》君子不重傷。又姓。《左傳》傷省,宋人。又《諡法》未家短折曰傷。又叶式亮切,同慯。《張衡·四愁詩》路遠莫致倚愁悵,何爲懷憂心煩傷。漢典考證:〔《爾雅·釋訓》憂思也。〕 謹照原文釋訓改釋詁,憂思也改傷思也。〔《書·說命》若跣勿視地。〕 謹照原文勿視改弗視。 考證:〔《爾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