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馑费囷仓,剽夺惊桴鼓

饥馑费囷仓,剽夺惊桴鼓

诗句读音
饥馑费囷仓平仄:平 仄 仄 平
拼音: jī jǐnfèiqūn cāng
剽夺惊桴鼓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 piāo duójīngfú gǔ

饥馑费囷仓,剽夺惊桴鼓释义

【饥馑】灾荒,庄稼收成很差或颗粒无收。飢,通“饥”。《史记·货殖列传》:“地埶饶食,无飢饉之患。”宋苏轼《送孙勉》诗:“是时累飢饉,尝苦盗贼变。”一本作“饥饉”。灾荒。庄稼收成很差或颗粒无收。《诗·小雅·云汉》:“天降丧乱,饥饉降臻。”宋司马光《苦雨》诗:“连年困饥饉,此际庶和熟。”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

【囷仓】粮仓。《礼记·月令》:“﹝孟秋之月﹞筑城郭,建都邑,穿竇窖,脩囷仓。”唐陆龟蒙《村夜》诗:“耕稼一以微,囷仓自然罄。”清顾炎武《赠于副将元剀》诗:“囷仓禾百廛,趋走僮千指。”

【剽夺】1.掳掠。《后汉书·刘盆子传》:“三辅郡县营长遣使贡献,兵士輒剽夺之。”清魏源《圣武记》卷五:“兼以瘴癘不毛,番夷剽夺,风日惨澹,有冬无春,行役之艰,於此为极。”曹之骐《腾越光复纪略》:“始事之初,文光与各军约:申纪律,禁剽夺,违者以军法从事。”2.抄袭。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中》:“乐府自晋失传,寥寥千载,拟者弥多,合者弥寡。至於嘉隆,剽夺斯极。”

【惊】《集韻》呂張切,音良。悲也。又《集韻》力讓切,音諒。義同。或作悢。(驚)《唐韻》《集韻》舉卿切《正韻》居卿切,音京。《說文》馬駭也。《玉篇》駭也。《易·震卦》震驚百里。《詩·大雅》震驚徐方。《老子·道德經》得之若寵,失之若辱,是謂寵辱若驚。又叶居陽切,音姜。《張籍·祭韓愈詩》月中登高灘,星漢交垂芒。釣車擲長綫,有獲齊驩驚。

【桴鼓】1.鼓槌与鼓。比喻相应迅速。宋罗泌《路史·后纪三·炎帝》:“教化兴行,应如桴鼓。”明张居正《葬地论》:“世言葬地能作人祸福,谓葬得吉壤,家必兴隆,得恶地,家必衰替,若影响桴鼓之符应者,悉妄也。”清王韬《上当路论时务书》:“人心之机器,速於影响;一国之鑪锤,捷於桴鼓。是在为上者善用之耳。”参见“桴鼓相应”。2.指战鼓。《史记·田叔列传》:“田仁对曰:‘提桴鼓立军门,使士大夫乐死战鬭,仁不及任安。’”唐刘禹锡《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句》:“从容自使边尘静,谈笑不闻桴鼓声。”明徐复祚《投梭记·闺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