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扶风三尺土,可屡香火至今无

寂寞扶风三尺土,可屡香火至今无

诗句读音
寂寞扶风三尺土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jì mòfú fēngsānchǐ tǔ
可屡香火至今无平仄:仄 仄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十虞
拼音: kě|kèlǚxiāng huǒzhì jīnwú

寂寞扶风三尺土,可屡香火至今无释义

【寂寞】空虚无物。《吕氏春秋·审分》:“是故於全乎去能,於假乎去事,於知乎去几,所知者妙矣。若此则能顺其天,意气得游乎寂寞之宇矣。”《淮南子·俶真训》:“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虚无寂寞,萧条霄雿。”《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风尘不起,囹圄寂寞。”吕向注:“寂寞,言空虚也。”2.寂静无声;沉寂。《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巡陆夷之曲衍兮,幽空虚以寂寞。”王逸注:“寂寞,无人声也。”晋谢道韫《登山》诗:“巖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老舍《微神》:“﹝小房子﹞里边什么动静也没有,好象它是寂寞的发源地

【扶风】。《淮南子·览冥训》:“降扶风,杂冻雨。”高诱注:“扶风,疾风也。”2.古郡名。旧为三辅之地,多豪迈之士。唐李白《扶风豪士歌》:“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后以代称慷慨豪迈之士。清孙枝蔚《吕生招饮城南酒家》诗:“愿得美酒如兰陵,愿得主人胜扶风。”3.指悲壮激昂之作。南朝陈沉炯《望郢州城》诗:“空忆《扶风》咏,谁见峴山传。”唐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凄清横吹曲,慷慨《扶风》词。”

【三】〔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

【尺土】犹尺地。《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论》:“以海内初定,子弟少,激秦之无尺土封,故大封同姓,以填万民之心。”《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王军摩陂”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尺土一民,皆非汉有。”宋王安石《<孔子世家>议》:“孔子,旅人也,栖栖衰季之世,无尺土之柄,此列之以传,宜矣。”柳亚子《新文坛杂咏·田汉》:“南国田郎絶代才,不阶尺土煽风雷。”

【可】《唐韻》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音坷。《說文》肯也。《廣韻》許可也。《韻會》可者,否之對。《書·堯典》囂訟可乎。《文中子·事君篇》達人哉山濤也,多可而少怪。又僅可,未足之辭。《論語》子曰:可也。又《禮·內則》擇于諸母與可者。《註》諸母,衆妾也,可者,傅御之屬也。又所也。《禮·中庸》體物而不可遺。《註》體猶生也,可猶所也。不有所遺,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又姓。《正字通》唐諫議大夫可中正,宋紹興進士可懋。又《字彙補》苦格切,音克。《魏書·吐谷渾傳》可汗,此非復人事。《唐書·突厥傳》可汗猶單于

【屡】〔古文〕《集韻》《韻會》龍遇切,音慮。數也。《增韻》煩數。又疾也。《詩·周頌》屢豐年。《書·益稷》屢省乃成。《註》屢,數也,當數顧省汝成功也。或作婁。

【香火】1.香烛;香和灯火。《晋书·艺术传·单道开》:“陈郡袁宏为南海太守,与弟颖叔及沙门支法防共登罗浮山,至石室口,见道开形骸如生,香火瓦器犹存。”五代齐己《怀天台华顶僧》诗:“曾从国清寺,上看明月潮。好鸟亲香火,狂泉喷泬寥。”清龚自珍《鹊桥仙》词:“吟诗也要,从军也要,何处宗风香火?”2.引申指供奉神佛之事。唐白居易《五月斋戒先以长句呈谢》:“散斋香火今朝散,开素盘筵后日开。”元胡用和《粉蝶儿·题金陵景》套曲:“三山香火年年盛,十庙英灵世世昌。”清侯方域《任源邃传》:“少时有羣儿戏为泥龕于田间,设神像,谬以灵

【至今】。《楚辞·九章·抽思》:“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唐高适《燕歌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刘半农《三十初度》诗:“三十岁,来的快!三岁唱的歌,至今我还爱。”

【无】〔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