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参同不计年,妙中妙兮玄中玄
| 诗句 | 读音 |
|---|---|
| 金碧参同不计年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jīn bìcān tóngbù|fǒujì nián |
| 金碧参同不计年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jīn bìcān tóngbù|fǒujì nián |
| 妙中妙兮玄中玄 | 平仄:仄 平 仄 平 平 平 平 韵脚:下平一先 拼音: miào1|4xīxuán |
| 妙中妙兮玄中玄 | 平仄:仄 平 仄 平 平 平 平 韵脚:下平一先 拼音: miào1|4xīxuán |
金碧参同不计年,妙中妙兮玄中玄释义
【金碧】1.金和玉。《后汉书·乌桓传》:“妇人至嫁时乃养髮,分为髻,著句决,饰以金碧。”南朝梁江淹《杂体》诗序:“故玄黄经纬之辨,金碧沉浮之殊,僕以为亦合其美并善而已。”2.金黄和碧绿的颜色。唐罗邺《上阳宫》诗:“深锁笙歌巢燕听,遥瞻金碧路人愁。”宋苏轼《雍秀才画草虫八物·鬼蝶》诗:“双眉卷铁丝,两翅晕金碧。”清杜岕《报恩寺塔灯歌》:“共推此塔天下少,金碧丹青壮丽殊。”闻一多《红烛·李白之死》:“又有琼瑶的轩馆同金碧的台榭。”3.金马、碧鸡。《文选·陆机<演连珠>》:“金碧之巖,必辱凤举之使。”刘孝标注引《汉书》
【参同】1.验证合同。《韩非子·主道》:“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后汉书·襄楷传》:“其文易晓,参同经典。”唐牟融《题山房壁》诗:“参同大块理,窥测知人心。”2.共同参加。《三国志·魏志·锺会传》:“会典综军事,参同计策,料敌制胜,有谋謨之勋。”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计年】计算年龄;考虑年龄。《宋书·王华传》:“若才实拔羣,进宜尚德,治阿之宰,不必计年,免徒之守,岂限资秩。”《魏书·酷吏传·李洪之》:“洪之始见元后,计年为兄。”宋陈师道《谢傅监》诗:“论交不计年,取材忘其愚。”2.计算岁月多少。宋胡宿《周大象可秘书丞任利有可殿中丞陈之损可右赞善大夫制》:“国家制法以检官成,计年而攷吏治,劳能者进,否劣知劝。”明都穆《南濠诗话》:“吴师道诗云:‘学诗浑似学参禪,竹榻蒲团不计年。’”汉
【金碧】1.金和玉。《后汉书·乌桓传》:“妇人至嫁时乃养髮,分为髻,著句决,饰以金碧。”南朝梁江淹《杂体》诗序:“故玄黄经纬之辨,金碧沉浮之殊,僕以为亦合其美并善而已。”2.金黄和碧绿的颜色。唐罗邺《上阳宫》诗:“深锁笙歌巢燕听,遥瞻金碧路人愁。”宋苏轼《雍秀才画草虫八物·鬼蝶》诗:“双眉卷铁丝,两翅晕金碧。”清杜岕《报恩寺塔灯歌》:“共推此塔天下少,金碧丹青壮丽殊。”闻一多《红烛·李白之死》:“又有琼瑶的轩馆同金碧的台榭。”3.金马、碧鸡。《文选·陆机<演连珠>》:“金碧之巖,必辱凤举之使。”刘孝标注引《汉书》
【参同】1.验证合同。《韩非子·主道》:“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后汉书·襄楷传》:“其文易晓,参同经典。”唐牟融《题山房壁》诗:“参同大块理,窥测知人心。”2.共同参加。《三国志·魏志·锺会传》:“会典综军事,参同计策,料敌制胜,有谋謨之勋。”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计年】计算年龄;考虑年龄。《宋书·王华传》:“若才实拔羣,进宜尚德,治阿之宰,不必计年,免徒之守,岂限资秩。”《魏书·酷吏传·李洪之》:“洪之始见元后,计年为兄。”宋陈师道《谢傅监》诗:“论交不计年,取材忘其愚。”2.计算岁月多少。宋胡宿《周大象可秘书丞任利有可殿中丞陈之损可右赞善大夫制》:“国家制法以检官成,计年而攷吏治,劳能者进,否劣知劝。”明都穆《南濠诗话》:“吴师道诗云:‘学诗浑似学参禪,竹榻蒲团不计年。’”汉
【妙】《廣韻》《集韻》《正韻》彌笑切,音廟。神妙也。《易·說卦》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老子·道德經》衆妙之門。《莊子·寓言篇》自吾聞子之言,九年而大妙。《劉劭人物志》尤妙之人,含精于內,外無飾姿。又少年也。《杜甫詩》明公獨妙年。又纖媚也。《前漢·李夫人傳》妙麗善舞。又姓。見《姓苑》。又《集韻》弭沼切。與眇通。嫽妙,女貌。《漢·三老袁君》朕以妙身,襲表繼業。 別作玅。漢典考證:〔《易·繫辭》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 謹照原文繫辭改說卦。 考證:〔《易·繫辭》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 謹照原文繫辭改說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
【兮】《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增韻》歌辭也。又通作猗。《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又與侯通。《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妙】《廣韻》《集韻》《正韻》彌笑切,音廟。神妙也。《易·說卦》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老子·道德經》衆妙之門。《莊子·寓言篇》自吾聞子之言,九年而大妙。《劉劭人物志》尤妙之人,含精于內,外無飾姿。又少年也。《杜甫詩》明公獨妙年。又纖媚也。《前漢·李夫人傳》妙麗善舞。又姓。見《姓苑》。又《集韻》弭沼切。與眇通。嫽妙,女貌。《漢·三老袁君》朕以妙身,襲表繼業。 別作玅。漢典考證:〔《易·繫辭》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 謹照原文繫辭改說卦。 考證:〔《易·繫辭》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 謹照原文繫辭改說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
【兮】《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增韻》歌辭也。又通作猗。《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又與侯通。《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