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鎞刮膜妙通灵,从此昏花不再生

金鎞刮膜妙通灵,从此昏花不再生

诗句读音
金鎞刮膜妙通灵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jīn pīguā mómiàotōng líng
从此昏花不再生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cóng|zòngcǐhūnhuābù|fǒuzài shēng

金鎞刮膜妙通灵,从此昏花不再生释义

【金鎞】亦作“金錍”。亦作“金篦”。1.古代治眼病的工具。形如箭头,用来刮眼膜。据说可使盲者复明。《涅槃经》卷八:“如目盲人为治目故,造诣良医,是时良医即以金錍决其眼膜。”《周书·张元传》:“其夜,梦见一老公,以金鎞治其祖目。”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金篦空刮眼,镜象未离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只为金篦能刮眼,更将玉尺付君身。”2.古代妇女的一种金质首饰。亦可用以梳发。唐寒山《诗》之三五:“罗袖盛梅子,金鎞挑笋芽。”《三国志平话》卷中:“夫人将过带,见一红绒头,用金錍儿挑之,

【刮膜】表面的一层薄膜。唐皮日休《鲁望读<襄阳耆旧传>见赠五百言<耆旧传>所未载者予次而赞之因而寄答次韵》:“日似新刮膜,天如重熨縐。”2.中医医术,指治疗肓膜之病。肓膜在腹脏之间,药力难及,治愈不易。唐韩偓《访明公大德》诗:“刮膜且扬三毒论,摄心徐指二宗禪。”宋刘克庄《村居书事》诗之四:“刮膜神方直万金,国医曾费一生心。可怜髽髻提篮者,也有盲人问点针。”

【妙】《廣韻》《集韻》《正韻》彌笑切,音廟。神妙也。《易·說卦》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老子·道德經》衆妙之門。《莊子·寓言篇》自吾聞子之言,九年而大妙。《劉劭人物志》尤妙之人,含精于內,外無飾姿。又少年也。《杜甫詩》明公獨妙年。又纖媚也。《前漢·李夫人傳》妙麗善舞。又姓。見《姓苑》。又《集韻》弭沼切。與眇通。嫽妙,女貌。《漢·三老袁君》朕以妙身,襲表繼業。 別作玅。漢典考證:〔《易·繫辭》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 謹照原文繫辭改說卦。 考證:〔《易·繫辭》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 謹照原文繫辭改說

【通灵】1.通于神灵。汉班固《幽通赋》:“精通灵而感物兮,神动气而入微。”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包山祠》:“自非通灵才,敢陟羣仙峯。”《西湖二集·文昌司怜才慢注录籍》:“若是説好,便通灵起感应,香火繁盛起来。”郁达夫《为霭民先生题经公致渊画松》诗之二:“六法通灵力有餘,暮年点笔势凌虚。”2.善于应变;不拘泥。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吾得道年五十,第一度郭上灶,第二度赵仙姑。郭性顽钝,只与追钱延年之法;赵性通灵,随吾左右。”3.消息来得快;来源广。《娱目醒心编》卷五第一回:“福达身虽有监,京中綫索却

【从】《說文》從本字。《陸佃曰》二人向陽爲从,向隂爲比。士之趨嚮,不可不愼。(從)《廣韻》疾容切《集韻》《韻會》《正韻》牆容切,俗平聲。《說文》本作从。相聽也。《書·益稷》汝無面從。《說命》后從諫則聖。又《廣韻》就也。《易·乾卦》雲從龍,風從虎。《禮·曲禮》謀于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又《爾雅·釋詁》自也。《詩·小雅》伊誰云從。《箋》言譖我者,是言從誰生乎。《晉書·明帝紀》不聞人從日邊來。又姓。《廣韻》漢有將軍從公。《何氏姓苑》今東筦人。又《廣韻》《集韻》七恭切,促平聲。《廣韻》從容也。《正韻》從容,舒緩貌。《書

【此】《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又《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昏】〔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昆切,音閽。《說文》日冥也。从日、氐省。氐者,下也。一曰民聲。《爾雅·釋詁》昏,代也。《註》代,明也。《疏》日入後二刻半爲昏,昏來則明往,故云代明。《釋名》昏,損也,陽精損減也。《周禮·秋官·司寤氏註》日入三刻爲昏,不盡三刻爲明。《淮南子·天文訓》日至虞淵,是謂黃昏。至於蒙谷,是謂定昏。又《詩·邶風》宴爾新昏。《儀禮·士昏禮註》士娶妻之禮,以昏爲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陽往而隂來,日入三商爲昏。又《左傳·昭二十五年》昏媾、姻亞。《註》妻父曰昏,重昏爲媾,婚父曰姻,

【花】〔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又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再生】死而复活;重生。《太平广记》卷四四引《仙传拾遗·田先生》:“﹝齐推女﹞既产,为鬼所恶害,耳鼻流血而卒……﹝李生﹞于野中见其妻,诉以鬼神所害之事。乃曰:‘可诣鄱亭村学中,告田先生,求其神力,或可再生耳。’”清俞樾《茶香室丛钞·武侯祠前大柏至宋犹存》:“﹝乾隆五年﹞枯柯再生,时人异焉。”刘大白《泪痕之群》诗之六五:“掘好了坟塚,把思想埋葬了,但是她一瞬间就破塜而再生了。”2.犹再造。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德祐表诏》:“实拜皇帝陛下再生之赐。”《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蒙恩人抬举,此乃再生之恩。”清和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