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妆饰无所赍,妇德妇容虽守持
诗句 | 读音 |
---|---|
金币妆饰无所赍 | 平仄:平 仄 平 仄 平 仄 平 拼音: jīn bìzhuāng shìwú suǒ1 |
妇德妇容虽守持 | 平仄:仄 平 仄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七之 拼音: fùdéfù róngsuīshǒuchí |
金币妆饰无所赍,妇德妇容虽守持释义
【金币】泛指金属货币,现在指用黄金作主要成分铸造的货币。《管子·轻重戊》:“金币者,人之所重也。”《清史稿·博洛传》:“五年,以所获金弊、人口賚焉。”《新华日报》1941.1.15:“金币(或者银币)为什么可以与商品交换呢?这是因为金或银它本身是劳动的产物,是有价值的。”汉
【妆饰】“糚饰”。1.修饰,打扮。《北史·拓拔顺传》:“灵太后颇事糚饰,数出游幸。”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巾櫛粧饰毕,请更衣,衣又珍异。”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修容》:“三分人材,七分粧饰。”清孙枝蔚《沉姬染疾忧且怜之而形于篇》:“今春稍粧饰,亦觉可君意。”2.打扮的样式。唐谷神子《博异记·敬元颖》:“忽见水影中一女子面,年状少丽,依时样粧饰,以目仲躬。”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三·词名多取诗句》:“女蛮国者,盖以粧饰类妇人,故名女蛮。”1.打扮。唐白行简《三梦记》:“吏促张妆饰,诸女迭助之理泽傅粉
【无所】地方;没有处所。汉枚乘《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唐韩愈《祭张给事文》:“上不负汝,为此不祥,将死无所。”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周礼·考工记·轮人》:“无所取之,取诸圜也。”郑玄注:“非有他也,圜使之然也。”《后汉书·杜乔传》:“先是李固见废,内外丧气,羣臣侧足而立,唯乔正色无所回橈。”《通典·食货九》:“后魏初至太和钱货无所用也。”明陈文烛《<少室山房笔丛>序》:“大哉孔子!博学
【妇】〔古文〕《唐韻》房九切《集韻》《韻會》扶缶切《正韻》房缶切,音阜。《說文》服也。《爾雅·釋親》子之妻爲婦。又女子已嫁曰婦。婦之言服也,服事於夫也。《禮·昏義》婦人先嫁,三月敎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又《郊特牲》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又冢婦、長婦、介婦,衆婦也。見《內則》。又嬪婦,化治絲枲。見《周禮·天官》。又世婦,后宮官,所謂二十七世婦也。又屬婦,婦之窮獨,當聯屬者。《書·梓材》至于屬婦。又嫠婦,寡婦也。《蘇軾·赤壁賦》泣孤舟之嫠婦。又好貌。《荀子·樂論篇》其容婦。又物類之隂者亦曰
【德】《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登入聲。《廣韻》德行也。《集韻》德行之得也。《正韻》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純懿之稱也。《易·乾卦》君子進德修業。《詩·大雅》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書·臯陶謨》九德,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而廉,剛而塞,彊而義。又《洪範》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周禮·地官》六德:知、仁、聖、義、中、和。又《玉篇》德,惠也。《書·盤庚》施實德于民。《詩·小雅》旣飽以德。又善敎也。《禮·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註》德
【妇容】女端庄柔顺的容态。为妇女四德之一。《礼记·昏义》:“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郑玄注:“妇容,婉娩也。”《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盥浣尘秽,服饰鲜絜,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宋曾巩《知处州青田县朱君夫人戴氏墓志铭》:“既老矣,女事不废,而妇容益恭,虽少者有不及也。”《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妇容……须要坐如鐘,立如松,卧如弓,动不轻狂,笑不露齿;总説一句,便是‘端庄’两个字。”
【虽】〔古文〕《唐韻》息遺切《集韻》《韻會》宣隹切,音綏。《說文》似蜥蜴而大。从虫唯聲。又《玉篇》詞兩設也。《廣韻》助語也。《集韻》不定也。况辭也。《爾雅·釋訓》每有,雖也。《註》詩曰:每有良朋,辭之雖也。《禮·少儀》雖請退可也。《疏》雖,假令也。當此时假令請退則可也。又《玉篇》推也。又與唯通。《禮記·表記》唯天子受命於天。註:唯當爲雖。又《荀子·性恶篇》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有之理耶,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不能仁義法正也。楊僦註:唯,讀爲雖。漢典考證:〔《註》小雅棠棣曰,每有良朋〕 謹照原文小雅棠棣曰改詩曰
【守】〔古文〕《唐韻》書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始九切,音首。《說文》守,守官也。从宀,官府也。从寸,法度也。《玉篇》收也,視也,護也。《易·繫辭》何以守位,曰仁。《周禮·天官》獸人職時田則守罟。《註》防獸觸攫也。又《廣韻》主守也。《左傳·昭二十年》晏子云: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澤之萑蒲,舟鮫守之。藪之薪蒸,虞守之。海之鹽蜃,祈望守之。衡鹿等皆官名。又《增韻》攻守也。《易·坎卦》王公設險,以守其國。《史記·留侯世家》阻三面而守。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舒救切,音獸。《增韻》守之也,所守也,爲
【持】《唐韻》直之切《集韻》《韻會》澄之切,音治。《說文》握也。《廣韻》執也。《詩·大雅·鳧鷖序》持盈守成。《疏》執而不釋謂之持,是手執之也。《禮·射義》持弓矢審固。《史記·秦始皇紀》大吏持祿取容。又把持也。《史記·酷吏傳》寧成爲任俠,持吏長短。又軍持,汲水具,梵語也,猶華言缾。《陸游詩》遊山雙不借,取水一軍持。《註》不借,草履名。又《正韻》知切,音馳。義同。又叶如切,音除。《古隴西行》淸白各異尊,酒上玉華疏。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