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纵目玩芳菲,夹缬笼裙绣地衣
诗句 | 读音 |
---|---|
今朝纵目玩芳菲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jīn zhāozòng|zǒngmùwánfāng fēi |
夹缬笼裙绣地衣 |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jiā xiélóng|lǒngqúnxiùdì yī |
今朝纵目玩芳菲,夹缬笼裙绣地衣释义
【今朝】今晨。《诗·小雅·白驹》:“縶之维之,以永今朝。”清李渔《奈何天·忧嫁》:“今朝还自画蛾眉,怕听人催,喜听人催。”2.今日。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他年得射如皋雉,珍重今朝僕射姑。”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对不起,我是今朝才搬来的。”周立波《艾嫂子》:“艾嫂子,你今朝子打扮得好俏呵。”3.指目前,现今。元赵孟頫《题耕织图》诗之二:“所冀岁有成,殷勤在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本朝。指当时所在的王朝。《敦煌曲
【纵】〔古文〕《廣韻》子用切《集韻》《韻會》《正韻》足用切,蹤去聲。《說文》緩也。一曰舍也。《博雅》置也。《玉篇》恣也,放也。《書·太甲》縱敗禮。《詩·大雅》無縱詭隨。又《詩·鄭風》抑縱送忌。《註》發矢曰縱。又《禮·仲尼燕居》縱言至于禮。《註》縱言,汎說事。又《左傳·襄二十六年》敢有二心乎。縱有,共其內,莫共其外。又《爾雅·釋詁》縱,亂也。又省作從。《論語》從之純如也。《前漢·王吉傳》放從自若。又《集韻》《韻會》祖動切《正韻》作孔切,音總。《禮·檀弓》喪事欲其縱縱爾。《註》讀如總領之總。急遽趨事貌。又《集韻》足
【目】〔古文〕《唐韻》《集韻》《韻會》莫六切,音牧。《說文》人眼,象形,重童子也。《春秋元命苞》肝之使也。《韓詩外傳》心之符也。《禮·郊特牲》氣之淸明者也。易說卦離爲目。《註》南方之卦,主視。故爲目。《書·舜典》明四目。《註》廣四方之視,以決天下壅蔽。又《博雅》視也。凡注視曰目之。《史記·丞相世家》平去楚,渡河,船人疑其有金,目之。又動目以諭也。《前漢·高帝紀》范增數目羽擊沛公。又含怒側視也。《周語》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又《小爾雅》要也。《周禮·春官》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四曰巫目。《疏》是要目之事。又見
【玩】《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五換切,音翫。《說文》弄也。《玉篇》戲也。《書·旅獒》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列子·黃帝篇》海上人有好漚鳥者,每旦從漚鳥遊,漚至者百數。其父曰:取來吾玩之。明日,漚鳥舞而不下也。又習也。《易·繫辭》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疏》言君子愛樂而習玩者,是六爻之辭也。《陸機·豪士賦序》心玩居常之安,耳飽從諛之說。又珍也。《陸機·辨亡論》奇玩應響而赴。《韻府》手不持珠玉之玩。又《韻補》叶音彥。《庾敳·意賦》物咸定於無初兮,時至而後驗。飄颻曠之域兮,深漠暢而靡玩。又叶音院。《阮瑀·琴歌》
【芳菲】1.花草盛美。南朝陈顾野王《阳春歌》:“春草正芳菲,重楼啟曙扉。”唐韩愈《梁国惠康公主挽歌》之一:“从今沁园草,无復更芳菲。”《红楼梦》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2.香花芳草。唐李峤《二月奉教作》诗:“乘春重游豫,淹赏玩芳菲。”元王翰《题败荷》诗:“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清洪昇《长生殿·弹词》:“玩嬋娟华清宫殿,赏芳菲花蕚楼臺。”3.芳香。南朝宋谢灵运《江妃赋》:“留眄光溢,动袂芳菲。”
【夹缬】我国古代印花染色的方法,唐以后更为普遍。用两块木板雕刻同样花纹,将绢布对折夹入二板中,然后在雕空处染色,成为对称的染色花纹。后来发展为用镂花油纸版涂色刷印。其染成的织物叫夹缬。唐白居易《玩半开花赠皇甫郎中》诗:“成都新夹纈,梁汉碎燕脂。”
【笼】《廣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音櫳。《說文》舉土器。一曰笭也。《西京雜記》漢制,天子以象牙爲火籠。又鳥檻曰籠。《莊子·庚桑楚》以天下爲之籠,則雀無所逃。又包舉也。《前漢·食貨志》籠貨物,籠鹽鐵。又盛矢器。以竹爲之。《周禮·夏官》田弋充籠箙矢。《註》籠,竹箙也。又地名。《史記·匈奴傳》五月大會籠城。《韻會補》廣南化外,古南越地,唐置籠州。又《廣韻》《集韻》力鐘切《正韻》盧容切,音龍。竹名。《張衡·南都賦》其竹則籦籠篾。又籠,竹車軬。《揚子·方言》車枸簍,宋、魏閒謂之籠。《史記·田單傳》令其宗人盡斷其
【裙】〔古文〕《唐韻》《韻會》渠云切《集韻》衢云切,音羣。《說文》下裳也。《釋名》裙,羣也,連接裾幅也。《張華·白紵歌》羅裙飄颻昭儀光。又中裙,近身衣也。《史記·萬石君傳》取親中裙厠牏身自浣滌。又鼈甲邊曰裙。《五代史補》僧謙光有才辨,飮酒食肉。嘗云:但願鵞生四掌,鼈留兩裙足矣。 《韻會》本作帬。《類篇》作裠。
【绣】《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息救切,音秀。《說文》五采備也。《釋名》繡,修也,文修修然也。《書·益稷》黼黻絺繡。《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五采備,謂之繡。又姓。《姓氏急就篇》漢有繡君實。又《集韻》先彫切,音蕭。《類篇》綺屬。《詩·唐風》素衣朱繡。《箋》繡,當爲綃。《韻補》當讀如肖。漢典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五采備,爲之繡。〕 謹照原文爲之改謂之。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五采備,爲之繡。〕 謹照原文爲之改謂之。
【地衣】1.即地毯。唐白居易《红绣毬》诗:“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明汤显祖《邯郸记·入梦》:“堂上古画古琴,寳鼎铜雀,碧珊瑚,红地衣。”曹禺《王昭君》第五幕:“草原的后方,搭起一个平坛,这是为了单于晋封阏氏的仪式准备的。坛上铺着锦绣的地衣。”2.低等植物的一类。植物体是菌和藻的共生体,种类很多,生长在地面、树皮或岩石上,特别能耐干、寒。萧红《小城三月》一:“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象地衣那样绿,透出在这里,那里。”3.车前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