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槌击政后,玉斗碎增前

金槌击政后,玉斗碎增前

诗句读音
玉斗碎增前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一先
拼音: yù dǒusuìzēngqián
金槌击政后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上四十五厚
拼音: jīnchuí jīzhènghòu

金槌击政后,玉斗碎增前释义

【玉斗】玉制的酒器。《史记·项羽本纪》:“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南朝梁简文帝《七励》:“酌玉斗之英丽,照银杯之轻蚁。”宋辛弃疾《破阵子·为范南伯寿》词:“掷地刘郎玉斗,掛帆西子扁舟。”清汪懋麟《人日同诸子游得四十韵》:“争先持玉斗,攘臂劈银鳞。”2.宝器。喻社稷。《楚辞·王逸<九思·怨上>》:“将丧兮玉斗,遗失兮钮枢。”原注:“钮枢所以校玉斗,玉斗既丧,将失其钮枢,言放弃贤者逐去之一。一注云:钮枢、玉斗,皆所寳者。”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宗室书》:“正以金衡委御,玉斗宵亡,胡贼凭陵,中原倾覆

【碎】《廣韻》蘇內切《集韻》《韻會》蘇對切,音誶。《說文》也。又散也,細破也。《史記·趙世家》臣頭與璧俱碎於柱。又煩碎也。《後漢·黃霸傳》米鹽靡密,初若煩碎。又《王通中·說事君篇》謝莊王融,古之纖人也,其文碎。

【增】《唐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正韻》咨登切,音曾。《說文》益也。一曰重也。《詩·小雅》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史記·黃霸傳》戸口歲增。又衆也。《詩·魯頌》烝徒增增。又與層通。增城漢宮。見前城字註。《揚雄·甘泉賦》增宮參差。又與曾通。又《廣韻》《集韻》《韻會》子鄧切《正韻》子孕切,音橧。賸也。

【金】〔古文〕《唐韻》居音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今。《易·繫辭註》天地之數,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疏》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爲金。《書·洪範》五行,四曰金,金曰從革。《傳》金可以攺更。《疏》可銷鑄以爲器也。《又》從革作辛。《傳》金之氣味。《疏》金之在火,別有腥氣,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云金之氣味。又金有五色。《說文》五色金,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傳》金銀銅也。《前漢

【槌击】敲击。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人相殴、以物相击,皆谓之打,而工造金银器亦谓之打可矣,盖有槌击之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