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钿翠屏珠串箔,椽烛高檠玳瑁筵
诗句 | 读音 |
---|---|
金钿翠屏珠串箔 | 平仄:平 仄 仄 仄 平 仄 平 韵脚:入十九鐸 拼音: jīndiàn cuìpíng|bǐngzhū chuànbó |
椽烛高檠玳瑁筵 |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chuán zhúgāoqíngdài mào yán |
金钿翠屏珠串箔,椽烛高檠玳瑁筵释义
【金】〔古文〕《唐韻》居音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今。《易·繫辭註》天地之數,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疏》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爲金。《書·洪範》五行,四曰金,金曰從革。《傳》金可以攺更。《疏》可銷鑄以爲器也。《又》從革作辛。《傳》金之氣味。《疏》金之在火,別有腥氣,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云金之氣味。又金有五色。《說文》五色金,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傳》金銀銅也。《前漢
【钿翠】和翡翠。引申为镶嵌金、银、玉、贝等物的首饰。宋梅尧臣《依韵和禁烟近事之什》:“鞦韆竞打遗鈿翠,芍药将开剪纈罗。”汉
【屏】《正字通》俗屛字。
【珠串】1.成串的珠玉。巴金《灭亡》第三章:“他看不清楚……她底被花冠上垂下的珠串遮住的脸。”2.比喻歌声等之连贯圆润。唐李商隐《拟意》诗:“银河扑醉眼,珠串咽歌喉。”元郑元祐郯韶《学诗斋联句》:“响当贯珠串,辙始輳车轨。”
【箔】《廣韻》傍各切《韻會》白各切,音薄。簾也。 通作薄、簿。
【椽烛】。指大烛。宋苏轼《武昌西山》诗:“岂知白首同夜直,卧看椽烛高花摧。”清余怀《板桥杂记·轶事》:“饭非四糙冬舂米,不可入口;夜非孙春阳家通宵椽烛,不可开眼。”
【高】《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音羔。《說文》崇也。象臺觀高之形。从冂口。與倉舍同意。《易·繫辭》高以,貴賤位矣。《註》高謂天體也。《又》崇高莫大乎富貴。又《史記·高祖紀註》張晏曰:禮諡法,無高以爲功,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高縣。又姓。《史記·仲尼弟子傳》高柴。又《集韻》《韻會》居号切,音誥。度高曰高。《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釋文》高,古報反。又如字。又叶居侯切,音鉤。《柳宗元·柳評事墓銘》柳侯之分,在北爲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檠】《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渠京切,音擎。《說文》榜也。《唐韻》所以正弓。或作。通作。《詩·秦風》竹閉緄縢。《釋文》弓檠曰。《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註》內之檠中。《淮南子·修務訓》弓必待檠,而後能調。又借作燈檠字。檠,架也。韓愈有短檠歌。又《唐韻》居影切《集韻》《韻會》舉影切,音景。義同。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渠敬切,音競。檠子,疉名。《類篇》有足所以几物,卽隔子也。《前漢·地理志》朝鮮民飮食以籩豆。《師古註》以竹曰籩,以木曰豆,今之檠也。漢典考證:〔《詩·秦風》竹閉緄縢。《箋》弓檠曰。
【玳瑁筵】亦作“瑇瑁筵”。谓豪华、珍贵的宴席。唐太宗《帝京篇》之九:“罗綺昭阳殿,芬芳瑇瑁筵。”前蜀尹鹗《金浮图》词:“繁华地,王孙富贵,玳瑁筵开,下朝无事。”元本高明《琵琶记·牛小姐规劝侍婢》:“玳瑁筵中爇宝香,真个是朝朝寒食。”清孔尚任《桃花扇·传歌》:“温柔纤小,纔陪玳瑁之筵;宛转娇羞,未入芙蓉之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