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伏丹泥戺,勉之奋芳烈
进伏丹泥戺,勉之奋芳烈释义
【进】〔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卽刃切,音晉。《說文》登也。《玉篇》升也。《廣韻》前也。《禮·曲禮》遭先生于道,趨而進。《表記》君子三揖而進。《註》人之相見,三揖三讓,以升賔階。《書·盤庚》乃登進厥民。《疏》延之使前而告之也。又《正韻》薦也。《禮·儒行》推賢而進達之。又《正韻》效也。《禮·樂記》禮減而進,以進爲文。《註》自勉强也。《易·乾卦》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又近也。《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又進士。《禮·王制》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諸司馬,曰進士。《註》進士,可
【丹泥】和泥丸的合称。道教谓丹元为心,泥丸为脑。唐李商隐《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林洞何其微,下僊不与羣。丹泥因未控,万刼犹逡巡。”2.红色的印泥。清顾炎武《路舍人家见东武四先历》诗:“印用文渊阁,丹泥胜珠琲。”
【戺】《廣韻》《韻會》鉏里切,音士。《爾雅·釋宮》落時謂之戺。◎按爾雅作。疏,持樞也。詳字註。又堂廉曰戺。《書·顧命》四人綦弁執戈,夾兩階戺。又砌也,閾也。《張衡·西京賦》金戺玉階。又《集韻》巸,古作戺。註詳巳部六畫。漢典考證:〔堂簾以戺〕 謹照書孔傳堂簾改堂廉。 考證:〔堂簾以戺〕 謹照書孔傳堂簾改堂廉。
【勉】《唐韻》亡辨切《集韻》《韻會》《正韻》美辨切,音免。《說文》强也。从力,免聲。《廣韻》勖也,勸也。《增韻》勤也。《禮·表記》使民有所勸勉,愧恥以行其言。又通作免。《前漢·薛宣傳》宣因移書勞免之。又《谷永傳》閔免遁樂。《註》師古曰:閔免,猶黽勉也。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奋】《篇海類編》古朗切,剛上聲。鹽澤也。又音本。(奮)《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方問切,音僨。《說文》翬也。《爾雅·釋鳥》雉,絕有力奮。羊,絕有力奮。螽醜奮。鳥張羽奮奞也。《詩·邶風》不能奮飛。《史記·樂書》羽翮奮,角觡生。又震動也。《易·豫》雷出地奮。又揚也。《禮·樂記》奮至德之光。又振去塵也。《禮·曲禮》僕展軨效駕,奮衣由右上。又姓。《左傳》楚有司馬奮揚。又叶普麫切,音片。《孫楚·韓信贊》秦失其鹿,英雄交戰。遂寤明主,超然虎奮。 从奞在田上。俗作,非。字原从奞从旧。
【芳烈】指盛美的功业。汉班固《典引》:“扇遗风,播芳烈,久而愈新,用而不竭。”唐顾况《赠别崔十三长官》诗:“崔侠两兄弟,垂范继芳烈。”《三国演义》第五七回:“后人有诗叹马腾曰:‘父子齐芳烈,忠贞著一门。’”2.馥郁之香气。三国魏曹植《七启》之四:“遗芳烈而靖步,抗皓手而清歌。”3.指香气浓郁。田汉《咖啡店之一夜》:“什么芳烈的咖啡店,分明是一个荒凉的沙漠!”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