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表异恩逢圣代,隐居佳致接仙乡

旌表异恩逢圣代,隐居佳致接仙乡

诗句读音
旌表异恩逢圣代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jīng biǎo4ēnféngshèng dài
隐居佳致接仙乡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yǐn jūjiā zhìjiēxiāng

旌表异恩逢圣代,隐居佳致接仙乡释义

【旌表】表彰。后多指官府为忠孝节义的人立牌坊赐匾额,以示表彰。《晋书·荀崧传》:“今承大弊之后,淳风穨散,苟有一介之善,宜在旌表之例。”明高明《琵琶记·散发归林》:“一门忠孝如此,理当保奏,请行旌表。”鲁迅《故事新编·起死》:“旌表了孝子,确也是一件大事情。”2.指官府颁赐用以表彰的牌坊或匾额。宋欧阳修《左班殿直胥君墓志铭》:“胥氏义闻乡閭,门有旌表。”汉

【异】《廣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之切,音怡。《廣韻》已也。《書·堯典》异哉,試可乃已。《傳》异,已也,退也。言餘人盡巳,惟鯀可試,無成乃退。《正義》异聲近巳,巳訓止,是停住之意,故爲退也。又《集韻》發歎也。又《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怡去聲。《說文》舉也。又《廣韻》退也。又與異通。《列子·楊朱篇》何以异哉。(異)〔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移去聲。《說文》分也,从廾从。予也。《博雅》異分也。《史記·商君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又不同也

【恩】《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痕切,音蒽。《說文》惠也。从心因聲。《徐曰》因者,有所因也。因心爲恩。又愛也,澤也。又《廣韻》隱也,私也。又州名。漢合浦郡,唐立恩州。又河南恩州,本漢淸河郡地,宋改恩州。又姓。前漢燕祭酒恩茂。《風俗通》大夫成恩之後。又叶衣延切,音烟。《趙壹·窮鳥賦》鳥也雖頑,猶識舊恩。內以書心,外以告天。

【逢】《唐韻》《集韻》《韻會》符容切,音縫。《說文》遇也。从辵,峯省聲。《正韻》値也。《左傳·宣三年》不逢不若。《書·洪範》子孫其逢吉。又《正韻》迎也。《揚子·方言》逢、迎,逆也。自關而西。或曰迎,或曰逢。又逆也。《前漢·東方朔傳》逢占射覆。《註》逆占事,猶言逆刺也。又大也。《禮·儒行》衣逢掖之衣。《註》衣掖下寬大也。又閼逢,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甲曰閼逢。《註》言萬物鋒芒欲出,壅遏未通也。又與縫通。《禮·玉藻》深衣縫齊倍要。《註》縫,或爲逢。又有逢,國名。《左傳·昭二十年》有逢伯陵因之。《註》逢伯陵,殷諸

【圣代】旧时对于当代的谀称。晋陆云《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熙光圣代,迈勋九区。”南朝梁萧统《<文选>序》:“故与夫篇什,杂而集之,远自周室,迄于圣代,都为三十卷,名曰《文选》云耳。”唐李白《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清金农《新编拙诗四卷手自抄录付女儿收藏杂题》诗之一:“圣代空嗟骨相癯,常裁别体闢榛芜。”

【隐居】深居乡野不出仕。《楚辞·惜誓》:“或偷合而苟进兮,或隐居而深藏。”王逸注:“或有修行德义,隐藏深山,而君不照知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朱晦翁﹞遂弃官不做,隐居本处武夷山中。”沈从文《主妇集·王谢子弟》:“﹝七爷﹞就从×州城里迁往乡下田庄上去住,预备‘隐居’。”2.指隐士的住所。唐孟浩然《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诗:“白鹤青巖半,幽人有隐居。”宋何薳《春渚纪闻·徐氏父子俊伟》:“政和间,余过御儿,访其隐居。”典

【佳致】1.优美高雅的情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浩﹞作数百语,既有佳致,兼辞条丰蔚,甚足以动心骇听。”《陈书·孝行传·谢贞》:“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何水部、柳吴兴篇法不足,时时造佳致。”2.美好的景致。宋柳永《剔银灯》词:“如斯佳致,早晚是、读书天气。”元施惠《幽闺记·少不知愁》:“好景须欢会,四时不负佳致。”

【接】《唐韻》子葉切《集韻》《韻會》《正韻》卽涉切,音楫。《說文》交也。《廣韻》合也,會也。《易·蒙卦》子克家,剛柔接也。《疏》陽居卦內,接待羣隂。又《晉卦》晝日三接。《禮·表記》君子之接如水。《疏》如兩水相交,尋合而已。又持也,受也,承也。《禮·曲禮》接下承弣。《註》接客手下也。《史記·平準書》漢興,接秦之弊。又《增韻》接續也,連也。《禮·曲禮》堂上接武。《註》武,迹也。迹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前漢·西域傳》烏秅國民接手飮。《註》自高山下谿中飮水,故接連其手。又近也。《儀禮·聘禮》賓立接西塾。又捷也。《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