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麾亟解江城守,邱壑苦留廓庙人
诗句 | 读音 |
---|---|
邱壑苦留廓庙人 | 平仄:平 仄 仄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十七眞 拼音: qiū hèkǔliúkuòmiàorén |
旌麾亟解江城守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四十四有 拼音: jīng huī2|4jiě|jiè|xiè1chéng shǒu |
旌麾亟解江城守,邱壑苦留廓庙人释义
【邱壑】深山与幽壑。多借指隐者所居。宋吕祖谦《卧游录》:“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巖石里。人问其所以,顾曰:‘谢云一邱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邱壑中。’”明瞿佑《归田诗话·谢公墩》:“公《咏史》云:‘穰侯老擅关中事,长恐诸侯客子来。我亦暮年专一壑,每逢车马便惊猜。’则公不独欲专朝廷,虽邱壑亦欲专而有之。”清李来泰《觉尘余故人子也以僧来谒书此赠之》诗:“江湖远道难通问,邱壑终身不疗飢。”清郑鉽《题陈南麓都谏<匡山读书图>》诗:“邱壑诗中见,云烟画里逢。”2.喻深远的意境。清钱泳《履园丛话·艺能·摹印》:“譬诸画家,无胸中邱
【苦】《唐韻》康土切《集韻》《韻會》孔五切,音。《說文》大苦,苓也。《詩·唐風》采苦采苦,首陽之下。《傳》苦,苦菜也。陸璣云:生田及山澤中,得霜甜脃而美。《謝靈運·山居賦》二箭殊葉,四苦齊味。《自註》四苦:靑苦、白苦、紫苦、黃苦。又味也。《書·洪範》炎上作苦。《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又《集韻》勤也。《孟子》必先苦其心志。又患也。《前漢·賈誼傳》非徒病腫,又苦盭。又《類篇》急也。又《博雅》悵也。又《揚子·方言》快也。楚曰苦,秦曰了。《郭璞曰》苦而爲快,猶以臭爲香,治爲亂,反覆用之也。又去聲。《正韻》苦故切
【廓】〔古文〕《廣韻》《正韻》苦郭切《集韻》《韻會》闊鑊切,音鞹。《爾雅·釋詁》大也。《詩·大雅》上帝耆之,憎其式廓。《吳志·周瑜傳》性度恢廓。又《說文》空也。《前漢·東方朔傳》今世之處士魁然無徒,廓然獨居。又《集韻》開也。《揚子·方言》張小使大,謂之廓。《荀子·狄隘篇》荀子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後漢·班勇傳》廓開朝廷之德。又《集韻》或作郭。《韓愈·徐偃王廟》堅嶠之後,達夫郭之。又劒削曰廓。《揚子·方言》劒削,自關而東,或謂之廓,或謂之削。又州名。《廣韻》廓州,漢西羌地,前涼湟河郡,周爲廓州。漢典考證:〔《
【庙】《字彙》俗廟字。(廟)〔古文〕庿《唐韻》《廣韻》《韻會》《正韻》眉召切,苗去聲。《說文》尊先祖貌也。《古今注》廟者,貌也,所以仿佛先人之形容也。《釋名》先祖形貌所在也。《玉篇》宗廟也。《爾雅·釋宮》室有東西廂曰廟。《註》夾室前堂。《疏》凡大室有東西廂夾室及前堂有序牆者曰廟。又《六書故》宮前曰廟,後曰寢。今王宮之前殿,士大夫之廳事,是也。虞箴曰:民有寢廟。傳曰:夫鼠不穴寢廟,畏人故也。猶後世言廟朝,廟堂也。《文中子·禮學篇》山澤有廊廟之志。又凡祠外神者亦曰廟。《史記·封禪書》趙人新垣平,以望氣見上,言長安東
【人】〔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又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又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又姓。明人傑。又左人,聞人,俱複姓。又《韻補》叶如延
【旌麾】麾”。1.帅旗。《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传》:“大破遂军,得其旌麾。”《梁书·武帝纪上》:“旍麾所指,威稜无外。”唐卢象《送赵都护赴安西》诗:“下客候旌麾,元戎復在斯。”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一:“凡二公旌麾所驻,盗贼为之潜踪。”2.泛指旗帜。《旧唐书·封常清传》:“常清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国家旌麾。”宋王安石《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诗:“关吏相呼迎印綬,里儿争出望旌麾。”姚椿《题<杜陆两家诗集>》诗:“旌麾坚梁垒,金鼓扫秦缶。”3.借指征战;战乱。三国魏曹植《离思赋》:“欲毕力於旌麾,将何心而远之。”唐虞世
【亟】《唐韻》紀力切《集韻》《韻會》訖力切,音棘。敏也,疾也。《說文》从人从口从又从二。二,天地也。《徐鍇曰》承天之時,因地之利,口謀之,手執之,時不可失,疾之意也。《詩·大雅》經始勿亟。《左傳·襄二十四年》公孫之亟也。《註》急也。言鄭公孫宛射犬性急。又《廣韻》《集韻》去吏切,音唭。頻數也。《孟子》亟問亟餽鼎肉。《又》仲尼亟稱於水。又詐欺也。《揚子·方言》東齊海岱之閒曰亟。又與棘通。《詩·大雅》匪棘其欲。又與革通。《禮·檀弓》夫人之病革矣。又與極通。《荀子·賦論》反覆甚極。《註》極與亟同。
【解】《唐韻》《正韻》佳買切《集韻》《韻會》舉嶰切,皆上聲。《說文》判也。从刀判牛角。《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左傳·宣四年》宰夫解黿。《前漢·湯傳》支解人民。《註》謂解其四支也。又《博雅》散也。《玉篇》緩也。《易·解卦註》解,難之散也。《正義》解有兩音,一古買反,謂解難之初。一諧買反,謂旣解之後。故序卦云:解者,緩也。險難解釋,物情舒緩,故爲解也。《前漢·張耳餘傳》今獨王,恐天下解也。《註》謂離散其心也。又《玉篇》釋也。《儀禮·大射禮·解綱註》解,猶釋也。《文心雕龍》百官詢事,則有關刺解諜。解者,釋也。解釋
【江】《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又《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
【城守】的守备。《国语·楚语上》:“城守之木,於是乎用之。”韦昭注:“城守之餘,然后用之。”南朝梁沉约《反舌鸟赋》:“倦城守之諠疲,爱田郊之閒素。”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尹侍御奏折》:“广平一带,州县纷然瓦解。城守不施,草间偷活,狼奔豕突,如入无人之境。”2.据城而守。《战国策·楚策一》:“扞关惊,则从竟陵已东,尽城守矣。”《史记·梁孝王世家》:“梁孝王城守睢阳,而使韩安国、张羽等为大将军,以距吴楚。”《后汉书·任光传》:“廷掾持王郎檄诣府白光,光斩之于市,以徇百姓,发精兵四千人城守。”3.指防守地方的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