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洛风尘后,村乡烟火稀

京洛风尘后,村乡烟火稀

诗句读音
村乡烟火稀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八微
拼音: cūn xiāngyān huǒxī
京洛风尘后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四十五厚
拼音: jīng luòfēng chénhòu

京洛风尘后,村乡烟火稀释义

【村乡】乡村。宋张孝祥《和钦夫喜雨》:“喜入村乡乐,凉生瓮盎春。莫嫌知稼穡,我是种田人。”《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到春来,则那府州、县道、村乡、镇市,都有游翫去处。”《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往前走过了六桥,转个弯,便像些村乡地方。”

【烟火】“烟火”。1.火和烟。《庄子·徐无鬼》:“﹝豕蝨﹞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己与豕俱焦也。”《后汉书·吴汉传》:“饗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絶。”《北史·魏陇西公崙传》:“今日大风既劲,若今推草车方轨竝进,乘风纵烟火,以精兵自后乘之,破之必矣。”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三章:“祖国的亲人们天天站在无名山上看你们的阵地,烟火腾腾地什么也看不见。”2.指炊烟。亦泛指人烟。《史记·律书》:“天下殷富,粟至十餘钱,鸣鷄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宋陆游《詹仲信以山水二轴

【稀】《唐韻》《集韻》《韻會》香依切,音希。《說文》疏也。《徐曰》當从爻从巾。爻者,希疏之義,與爽同意,巾象禾之根莖。至於莃晞皆當从稀省,何以知之,說文無希字故也。又姓。見《姓苑》 《集韻》通作希。

【京洛】亦作“京雒”。1.洛阳的别称。因东周、东汉均建都于此,故名。汉班固《东都赋》:“子徒习秦阿房之造天,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2.泛指国都。唐张说《应制奉和》诗:“总为朝廷巡幸去,顿教京洛少光辉。”清方文《送王涓来应试北上寄陈吏部》诗:“京雒故人如借问,勿言江汉有垂纶。”刘国钧《辛壬之间杂诗》之一:“故园南望渺鸿鱼,京洛飘零感岁除。”

【风尘】扬起的尘土。汉焦赣《易林·坎之咸》:“风尘暝迷,不见南北,行人失路,復反其室。”唐王昌龄《从军行》之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捲出辕门。”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远望终南山,黑黝黝的。近看渭河平原,苍苍茫茫,风尘弥漫。”2.比喻战乱;戎事。《后汉书·班固传下》:“设后北虏稍彊,能为风尘,方復求为交通,将何所及?”唐李端《代村中老人答》诗:“京洛风尘后,村乡烟火稀。”王闿运《陈夷务疏》:“臣窃观古今史籍所纪,及近岁自庚子至於庚申二十年中,每有边竟风尘之忧。”参见“风尘之警”。3.尘世,纷扰的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