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年愁瘴疠,几处遇恩波

经年愁瘴疠,几处遇恩波

诗句读音
经年愁瘴疠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jīng niánchóuzhàng lì
几处遇恩波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1|3chǔ|chùyùēn bō

经年愁瘴疠,几处遇恩波释义

【愁】《唐韻》士尤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尤切,音。《說文》憂也。从心秋聲。《廣韻》悲也。《增韻》慮也。又《正韻》卽由切,音揫。《禮·鄕飮酒義》秋心爲言愁也。《註》愁讀爲揫。又《集韻》將由切。與楢同。《說文》楢,聚也。或作愁。又《集韻》財勞切,音曹。揚雄有畔牢愁。又叶士交切,音巢。《道藏歌》椿齡會足衰,劫往豈足遼。虛刀揮至空,鄙滯五神愁。 或書作。

【瘴疠】亦作“瘴厉”。1.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北史·柳述传》:“述在龙川数年,復徙寧越,遇瘴癘死。”《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未几,瘴癘疾作,帝命尚医诊视,遣近臣临议用药。”清钱谦益《继妻江氏》:“哀矣流人……六年瘴癘,初何意于生还。”苏曼殊《绛纱记》:“相传山神下降,祭之终年可免瘴癘。”2.指瘴气。唐杜甫《闷》诗:“瘴癘浮三蜀,风云暗百蛮。”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二折:“他到任月餘,躭着疾病,多应是少年的人,不禁瘴厉侵染之故。”明徐渭《梅赋》:“风颷撼之而不动,瘴癘攻之而罔颠。”吴

【几】《唐韻》居履切《集韻》《韻會》舉履切《正韻》居里切,寄上聲。《說文》踞几也。《徐曰》人所凭坐也。《詩·大雅》或肆之筵,或授之几。《周禮·春官》五几,玉几,雕几,彤几,漆几,素几。《劉歆·西京雜記》漢制,天子玉几,冬加綈錦其上,謂之綈几。凡公侯皆竹木几,冬則細爲橐以馮之。《玉篇》案也。亦作机。《左傳·昭五年》設机而不倚。又几几,安重貌。《詩·豳風》赤舄几几。(幾)〔古文〕《唐韻》居衣切《集韻》《韻會》居希切,音機。《說文》微也。《易·繫辭》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書·臯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傳

【处】《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又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 《廣韻》留也,息也,定也。又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又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又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又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又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又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又《廣韻》讀去聲,昌據切。

【遇】〔古文〕《唐韻》牛具切《集韻》《韻會》元具切《等韻》魚具切,音寓。《玉篇》見也,道路相逢也。《廣韻》不期而會也。《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穀梁傳》不期而會曰遇。《禮·曲禮》諸侯未及期相見曰遇。《註》未及期,在期日之前也。《周禮·春官·大宗伯》諸侯冬見曰遇。《註》偶也,欲其若不期而偶至也。又待也,接也。《前漢·季布傳》遇人恭謹。又《蒯通傳》漢王遇我厚。又合也。《前漢·揚雄傳》七十說而不遇。又姓。《風俗通》漢有遇冲,爲河內太守。又《字彙補》五口切,與偶同。《史記·天官書》氣相遇者,使勝高。又《集韻》

【恩波】谓帝王的恩泽。南朝梁丘迟《侍宴乐游苑送张徐州应诏》诗:“参差别念举,肃穆恩波被。”唐刘驾《长门怨》诗:“御泉长绕凤皇楼,只是恩波别处流。”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中:“所谓天波谿者,由景龙门实籙宫循城西南以至京第。其子絛上书其父,谓今日恩波,他年祸水。”清洪昇《长生殿·定情》:“恩波自喜从天降,浴罢粧成趋彩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