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公施德礼,自然威武崇

今公施德礼,自然威武崇

诗句读音
自然威武崇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一東
拼音: zì ránwēi wǔchóng
今公施德礼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 jīngōng1dé lǐ

今公施德礼,自然威武崇释义

【自然】1.天然,非人为的。《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后汉书·李固传》:“夫穷高则危,大满则溢,月盈则缺,日中则移。凡此四者,自然之数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三》:“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宋欧阳修《明用》:“物无不变,变无不通,此天理之自然也。”2.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后汉书·郎顗传》:“臣伏见光禄大夫江夏黄琼,耽道乐术,清亮自然,被褐怀宝,含味经籍。”宋秦观《次韵何子温》:“谈笑自然群吏肃,何须酒后次公狂。”巴金《春》十二:“她很激动,不觉微

【威武】权势。清纳兰性德《拟卢子谅时兴》诗:“努力崇明义,岂为威武屈。”参见“威武不屈”。2.军威;武力。《汉书·西域传下·车师国》:“詔遣长罗侯将张掖、酒泉骑出车师北千餘里,扬威武车师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汝水》:“﹝王莽﹞又驱诸獷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唐元稹《代谕淮西书》:“卢从史内藴私邪,外张威武,荧惑天听,逗留王师。”明高启《干将墓》诗:“始知服诸侯,威武不及仁。”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三节:“以为专用威武,就可使宋人屈服,这是空话,不切实用。”3.勇壮;有威风或气派。宋文莹《

【今】《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金。《說文》是時也。《廣韻》對古之稱。《詩·召南》迨其今兮。《毛傳》今,急辭也。《朱傳》今,今日也。不待吉也。又《圓覺經》無起無滅,無去來今。《註》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又《韻補》叶居靑切,音京。《詩·周頌》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又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傷今。陽弱不制,隂雄坐房。 从亼會意。,古文及字。巳往爲古,逮及爲今。

【公】〔古文〕《唐韻》《正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工。《說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猶背也。厶音私。《韓非曰》自營爲厶,背厶爲公。《徐曰》會意。《爾雅·釋言》無私也。《書·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又《玉篇》方平也,正也,通也。又《禮·禮運》大道之行,天下爲公。《註》公猶共也。又爵名,五等之首曰公。《書·微子之命》庸建爾于上公。又三公官名。《韻會》周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公。漢末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爲三公。東漢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又官所曰公。《詩·召南》退食自公。又父曰公。《列子·黃帝篇》家公執

【施】〔古文〕《唐韻》式支切《集韻》《韻會》商支切《正韻》申支切,音詩。《說文》旗貌。齊樂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註》徐鍇曰:旗之逶迤。一曰設也。《書·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又《詩·邶風》得此戚施《傳》戚施,不能仰者。《箋》戚施,面柔下人以色,故不能仰也。又《詩·王風》將其來施施。《傳》施施,難進之意。《箋》施施,舒行伺閒,獨來見已之貌。《釋文》施如字。《孟子》施施從外來。《趙岐註》施施,猶扁扁,喜悅之貌。《音義》丁如字,張音怡。又《周禮·天官·內宰》施其功事。《註》施,猶賦也。又《禮·祭統》施于蒸彝鼎。《註

【德礼】1.道德与礼教。语本《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朱熹集注:“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唐韩愈《潮州请置乡校牒》:“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不如以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也。”明李贽《答耿中丞》:“於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縶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2.德泽与礼仪。《左传·僖公七年》:“管仲言於齐侯曰:‘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