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旆拥追赏,歌钟催献酬

旌旆拥追赏,歌钟催献酬

诗句读音
歌钟催献酬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gē zhōngcuīxiàn chóu
旌旆拥追赏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jīng pèiyōngzhuī shǎng

旌旆拥追赏,歌钟催献酬释义

【歌钟】1.伴唱的编钟。《左传·襄公十一年》:“郑人赂晋侯……歌鐘二肆。”杜预注:“肆,列也。县鐘十六为一肆。二肆,三十二枚。”孔颖达疏:“言歌鐘者,歌必先金奏,故鐘以歌名之。《晋语》孔晁注云:‘歌鐘,鐘以节歌也。’”晋左思《魏都赋》:“元勋配管敬之绩,歌鐘析邦君之肆。”南朝宋鲍照《数诗》:“七盘起长袖,庭下列歌鐘。”2.歌乐声。唐李白《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诗:“青楼夹两岸,万家喧歌鐘。”前蜀韦庄《病中闻相府夜宴》诗:“满筵红蜡照香鈿,一夜歌鐘欲沸天。”

【催】《唐韻》《集韻》《韻會》倉回切,音崔。促也,迫也。 本作趣,古有趣無催,催促皆後人所增。催趣同聲,實一字。

【献酬】醻”。1.谓饮酒时主客互相敬酒。《诗·小雅·楚茨》:“献醻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郑玄笺:“始主人酌宾为献,宾既酌主人,主人又自饮酌宾曰醻。”《史记·孔子世家》:“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唐朱湾《奉使设宴戏掷笼筹》诗:“献酬君有礼,赏罚我无私。”清孙枝蔚《中秋夜与同幕者把杯》诗:“但恨坐一室,无人互献酬。”2.泛指斟饮。宋陆游《龟堂独酌》诗之二:“一榼兰溪自献酬,徂年不肯为人留。”3.酬答;应答。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也。”宋秦观《次韵刘逊父以宁

【旌旆】见“旌斾”。

【拥】《唐韻》於隴切《集韻》《韻會》委勇切,雍上聲。《說文》本作。抱也。《禮·玉藻》肆束及帶,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疏》肆餘也,謂束帶之餘組及帶之垂者。收謂斂持在手,擁謂抱之於懷也。《前漢·夏侯嬰傳面雍樹馳註》南方謂抱小兒爲雍樹,面偝也,雍抱持之,令面背己而抱之以馳。雍讀曰擁。又持也。《前漢·高帝紀》太公擁彗。《註》如今卒持帚也。又衞也,羣從也。又《爾雅·釋言邕支載也疏》邕,又作擁。擁護支持,皆載任之義。又《集韻》於容切,音雍。遮也。《禮·內則》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註》擁,猶障也。或作。亦作。

【追赏】补加封赏。《魏书·源子恭传》:“以子恭前在豫州战功,追赏襄城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2.追随游赏。《旧唐书·德宗纪下》:“宜任文武百僚选胜地追赏为乐。”宋苏辙《登真兴寺楼赋》:“非有意於求慕兮,徒今世之追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