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照关路,风雪暗戎帐,堂堂铁马阵,亹亹木牛饷

旌旗照关路,风雪暗戎帐,堂堂铁马阵,亹亹木牛饷

诗句读音
旌旗照关路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韵脚:去十一暮
拼音: jīng qízhàoguānlù
风雪暗戎帐平仄:平 仄 仄 平 仄
拼音: fēng|fěngxuěànróng zhàng
堂堂铁马阵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拼音: táng tángtiě mǎzhèn
亹亹木牛饷平仄:仄 平 仄
拼音: wěi wěimù niúxiǎng

旌旗照关路,风雪暗戎帐,堂堂铁马阵,亹亹木牛饷释义

【旌旗】亦作“旌旂”。亦作“旍旂”。亦作“旍旗”。1.旗帜的总称。《周礼·春官·司常》:“凡军事,建旌旗。”汉应瑒《弈势》:“旌旂既列,权虑蜂。”汉枚乘《七发》:“旍旗偃蹇,羽毛肃纷。”三国魏曹植《怀亲赋》:“步壁垒之常制,识旌旗之所停。”《宋书·谢晦传》:“旍旂相照,蔽夺日光。”宋刘过《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词:“旌旗蔽满寒空,鱼阵整,从容虎帐中。”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一·土鲁番表文》:“旌旂闪烁,超越乎墨乌戚尔。”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2.借指军士。唐王昌龄《青楼曲

【关】《唐韻》古還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還切,音瘝。《說文》以木橫持門戸也。《韻會》要會也。又《玉篇》扃也。《正韻》塞門也,門牡也。又關津。《周禮·地官·司關》司關掌國貨之節。以聮門市。《註》界上之門也。《禮·王制》關譏而不征。《易·復卦》先王以至日閉關。又墓門也。《周禮·春官·巾車》及墓,嘑啓關陳車。《註》關,墓門也。又《集韻》通也。《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疏》關通衡石之用,使之和平。《易·同人註》雖是同人卦下之辭,不關六二之義。又《韻會》關,所以閉也。《楚辭·招魂》虎豹九關。《註》使神虎豹,執其關

【路】《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賂。《說文》道也。《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釋名》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周禮·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爾雅·釋宮》路,旅途也。《註》途卽道也。《又》一達謂之道路。《註》長道。又《爾雅·釋詁》路,大也。《詩·大雅》厥聲載路。《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又車也。《詩·魏風》殊異乎公路。《傳》路,車也。《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註》王在焉曰路。《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註》大路,玉路,祀天車也。《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爲號,門曰路

【风】〔古文〕凬飌檒《唐韻》方戎切《集韻》方馮切《正韻》方中切,音楓。風以動萬物也。《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河圖》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凉風,西風謂之泰風。《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疏》八方之風也。《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東方明庶風,春分至。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南方景風,夏至至。西南方凉風,立秋至。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

【雪】《唐韻》《集韻》相絕切《韻會》《正韻》蘇絕切,音。《說文》本作。凝雨。《元命包》隂凝爲雪。《釋名》雪,綏也。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埤雅》雪六出而成華,言凡草木華五出,雪華獨六出,隂之成數也。《詩·邶風》雨雪其雱。又《廣韻》除也。《韻會》洗也。《莊子·知北遊》澡雪而精神。《戰國策》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又《廣韻》拭也。《家語》以黍雪桃。《史記·酈食其傳》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又小雪、大雪,節名。見《後漢·律曆志》。又山名。《後漢·明帝紀註》天山卽祈連山。一名雪山。又陽春白雪,古

【暗】《唐韻》《集韻》《韻會》烏紺切。音闇。《說文》日無光也。《玉篇》不明也。又《博雅》深也。《揚雄·甘泉賦》稍暗暗而靚深。《註》暗暗,深空之貌。又《集韻》鄔感切,音黤。義同。又《韻補》叶伊甸切。《歐陽修·送胡學士詩》都門春漸動,柳色綠將暗。挂帆千里風,水闊江灩灩。

【戎帐】《苏武慢·唐西安湖》词:“叹连年戎帐,经春边垒,暗凋颜鬢。”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敢问贤弟因甚不至戎帐?”清赵翼《寄家书》诗:“夜凉戎帐露华微,正忆江南木叶飞。”

【堂堂】1.形容盛大。《晏子春秋·外篇上二》:“﹝齐景公﹞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尔乃丰层覆之耽耽,建高基之堂堂。”张铣注:“堂堂,高敞貌。”元耶律楚材《和孟驾之韵》:“天兵一鼓下睢阳,旌旗整整阵堂堂。”郭沫若《访埃杂吟·金字塔》:“人狮惊岳岳,王庙忆堂堂。”2.形容容貌壮伟。《论语·子张》:“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言子张容仪盛而於仁道薄也。”《后汉书·伏湛传》:“湛容貌堂堂,国之光辉。”《红楼梦》第一回:“我堂堂鬚眉,诚不若彼裙釵。

【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有时亦指雄师劲旅。《文选·陆倕<石阙铭>》:“铁马千羣,朱旗万里。”李善注:“铁马,铁甲之马。”宋陆游《书愤》诗:“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明无心子《金雀记·饯别》:“金戈和铁马,壮儒绅,竚看弘施立大勋。”2.檐铃。悬于檐间的铃,风吹发声。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莫不是铁马儿簷前骤风。”《红楼梦》第八七回:“一会儿,簷下的铁马也只管叮叮噹噹的乱敲起来。”清顾张思《土风录》卷一:“簷前悬铁马,始於隋煬帝。《南部烟花记》云:‘临池观竹,既枯,隋后每思其响,夜不能寐。煬帝为作

【阵】《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直刃切,音。《玉篇》旅也。《廣韻》列也。《史記·淮隂侯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陣。《後漢·禮儀志》兵官皆肄孫吳兵法六十四陣。又《玉篇》本作。《周禮·夏官·大司馬》中春敎振旅,司馬以旗致民平列,如戰之。《左傳·成七年》巫臣通吳於晉,敎之戰。《佩觿集》軍爲陣,始於王羲之小學章。◎按史記作陣,非自羲之始也。

【亹亹】勤勉不倦貌。《诗·大雅·崧高》:“亹亹申伯,王纘之事。”《汉书·张敞传》:“今陛下游意於太平,劳精於政事,亹亹不舍昼夜。”宋叶适《故宝谟阁待制知平江府赵公墓铭》:“若夫兢兢于道德之意,而亹亹于事物之实,则前辈所难能也。”梁启超《论佛教与群治之关系》:“且此生未及竟者,来生固可以补之,復何所惮而不亹亹。”2.行进貌。《楚辞·九辩》:“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王逸注:“亹亹,进貌。”《文选·陆机<赴洛>诗》:“亹亹孤兽骋,嚶嚶思鸟吟。”李善注:“亹亹,走貌也。”3.水流貌。《文选·左思<吴都赋>》:“

【木牛】运载工具。即独轮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復出祁山,以木牛运。”《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下》:“木牛暂息,则师人有乏爨之忧;流马尽行,则丁壮有无聊之苦。”清宋聚业《题南阳旅壁》诗:“时来一夕收铜马,事去经年运木牛。”2.一种耕具。清李调元《南越笔记·木牛》:“木牛者,代耕之器也。以两人字架施之,架各安轆轤一具,轆轤中繫以长绳六丈,以一铁环安绳中,以贯犂之曳鉤,用时,一人扶犂,二人对坐架上,此转则犂来,彼转则犂去,一手而有两牛之力,耕具之最善者也。”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江慎修先生制木牛耕田

【饷】〔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式亮切,音向。《說文》饟也。《玉篇》饋也。《集韻》自家之野曰餉。《書·仲虺之誥》乃葛伯仇餉。《傳》葛伯遊行,見農民餉于田者,殺其人,奪其餉,故謂之仇餉。又《正字通》與貺通。《魏志·文帝紀註》以所著典論及詩賦餉孫權。又《正字通》今俗軍糧曰餉,或讀享,或讀嚮。又《集韻》《正韻》始兩切,音賞。又《集韻》尸羊切,音商。義同。 《集韻》亦作攘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