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舍依岩巘,香林结薜萝

精舍依岩巘,香林结薜萝

诗句读音
精舍依岩巘平仄:平 仄 平 平
韵脚:上二十阮
拼音: jīng shèyīyányǎn
香林结薜萝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xiāng línjié|jiēbì luó

精舍依岩巘,香林结薜萝释义

【精舍】1.学舍;书斋。《后汉书·党锢传·刘淑》:“淑少学明《五经》,遂隐居,立精舍讲授,诸生常数百人。”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二》:“古之儒者,教授生徒,其所居皆谓之精舍。”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东汉时候,私人传经的事业很盛,有些学者设立‘精舍’,先后著籍的学生有一万多人,往往从几千里外到那里去求学。”2.道士、僧人修炼居住之所。《三国志·吴志·孙策传》“建安五年”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魏书

【依】《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希切,音衣。《說文》倚也。《書·無逸》知小人之依。《註》言稼穡。《詩·小雅》謀之不臧,則具是依。《又》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又依稀,猶彷彿也。《劉禹錫詩》宋臺梁館尚依稀。又姓。又《集韻》《韻會》隱豈切,音倚。《詩·大雅》于京斯依。又斧依,與扆通。《儀禮·覲禮》天子設斧依于戸牖之閒。《註》依,如今綈素屛風也。有繡斧文,所以示威也。又纏弦也。《儀禮·卽夕禮》設依撻焉。《疏》依,以韋依纏其弦,卽今時弓是也。又《儀禮·士虞禮》佐食無事,則出戸負依南面。《註》戸牖之閒謂之依。又喻也。

【岩】《正字通》俗嵒字。巖俗省作岩。(巖)《唐韻》五銜切《集韻》魚銜切《韻會》疑銜切《正韻》魚咸切,音嵒。《說文》岸也。从山嚴聲。《增韻》石窟曰巖,深通曰洞。 一曰險也。《左傳·隱元年》制巖邑也。《公羊傳·僖三十三年》殽之嶔巖,文王所避風雨也。又嶃巖,高峻貌。《司馬相如·上林賦》嶄巖嵾嵳。又巖廊,殿廡也。《漢武帝·策賢良制》虞舜之時,遊於巖廊之上。又地名。《書·說命》說築傅巖之野。《傳》傅巖,在虞虢之閒。又《集韻》魚杴切《韻會》疑杴切,音嚴。巖巖,高貌。《詩·魯頌》泰山巖巖,魯邦所詹。又《正字通》本作嚴。亦作巖

【巘】《廣韻》魚蹇切《集韻》《韻會》《正韻》語蹇切,言上聲。《廣韻》山形如甑。一曰山峰。《張衡·南都賦》坂坻巀嶭而成巘。《沈約·鍾山詩》鬱律搆丹巘。又叶魚軒切,音言。《詩·大雅》陟則在巘,復降在原。《謝靈運·山居賦》九泉別,五谷異巘。叶下軒。 《正字通》六書故省作〈山鬳〉,非。

【香林】花木林。南朝宋沉怀远《南越志》:“盆元县利山上多香林。”2.禅林。唐储光羲《题眄上人禅居》诗:“江流映朱户,山鸟鸣香林。”唐高适《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诗:“徘徊龙象侧,始见香林花。”刘开扬笺注:“香林称佛寺。”宋苏轼《赠诗僧道通》诗:“香林乍喜闻薝卜,古井惟愁断轆轤。”汉

【结】《廣韻》《正韻》古屑切《集韻》《韻會》吉屑切,音拮。《說文》締也。《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詩·檜風》我心蘊結兮。又《曹風》心如結兮。《疏》如物之裹結。《禮·曲禮》德車結旌。《註》結,謂收斂之也。《疏》結,纏其旒著於竿也。《前漢·五行志》衣有襘,帶有結。《註》結,締結之結也。又《博雅》曲也。又《玉篇》要也。又《集韻》胡計切,音系。《前漢·張釋之傳》跪而結之。《註》師古曰:結,讀曰係。又《集韻》激質切,音吉。義同。又《集韻》吉詣切,音計。《前漢·陸賈傳》尉佗魁結箕踞。《註》師古曰:結,讀曰髻。

【薜萝】1.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王逸注:“女萝,兔丝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见於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丝为带也。”后借以指隐者或高士的衣服。《南齐书·高逸传·宗测》:“量腹而进松朮,度形而衣薜萝。”唐张乔《送陆处士》诗:“若向仙巖住,还应著薜萝。”2.借指隐者或高士的住所。南朝梁吴均《与顾章书》:“僕去月谢病,还觅薜萝。”唐韩偓《雪中过重湖信笔偶题》诗:“道方时险拟如何,謫去甘心隐薜萝。”清黄遵宪《岁暮怀人诗》之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