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涛澎湃慈亲惧,鼓棹纷纭稚子嬉
诗句 | 读音 |
---|---|
鼓棹纷纭稚子嬉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七之 拼音: gǔ zhàofēn yúnzhì zǐxī |
惊涛澎湃慈亲惧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jīng tāopéng pàicí qīnjù |
惊涛澎湃慈亲惧,鼓棹纷纭稚子嬉释义
【鼓棹】亦作“鼓櫂”。划桨。《晋书·陶称传》:“鼓棹渡江二十餘里。”隋炀帝《遗陈尚书江总檄》:“山川共有,我据上游,鼓櫂之能,吴楚不异。”王闿运《衡阳彭公行状》:“头队皆小船,无篷桅,鼓櫂直下。”《解放日报》1942.7.4:“而抗战巨舟之能经历风浪鼓棹前进者,亦有赖于国内团结。”
【纷纭】亦作“纷云”。1.多盛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威武纷云,湛恩汪濊。”颜师古注:“纷云,盛貌。”宋梅尧臣《五月十三日大水》诗:“纷紜閭里儿,踊跃竞学泅。”《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庭中植梧桐二树,修竹数竿,百般花卉,纷紜辉映,但觉香气袭人。”2.杂乱貌。《楚辞·刘向<九叹·远逝>》:“肠纷紜以繚转兮,涕渐渐其若屑。”王逸注:“纷紜,乱貌也。”唐柳宗元《咏史》:“风波歘潜构,遗恨意纷紜。”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五章:“郭祥仍然思绪纷纭,一时难以平息。”3.纷争;混乱。晋葛洪《抱朴子·塞难》:“諍
【稚子】子”。亦作“稺子”。1.幼子;小孩。《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絶秦欢!’怀王卒行。”唐寒山《诗》之二四八:“余劝诸稚子,急离火宅中。三车在门外,载你免飘蓬。”杜牧《朱坡》诗“小莲娃欲语,幽笋穉相携”冯集梧注引宋姚宽《西溪丛语》:“杜牧之诗云‘小莲娃欲语,幽笋穉相携’,言笋如穉子,与杜甫‘竹根穉子无人见’同意。”按,杜诗“竹根穉子”指笋。元杨载《春晚喜晴》诗:“歌呼从穉子,谈笑或嘉宾。”2.指胄子;贵族后代。《史记·五帝本纪》:“舜曰:‘然,以夔为典乐,教稺子。’”裴駰集解引郑玄曰
【惊涛】震摄人心的波涛。三国魏曹丕《沧海赋》:“惊涛暴骇,腾踊澎湃。”唐杨师道《奉和圣制春日望海》:“落日惊涛上,浮天骇浪长。”清曹寅《虎丘僧轩坐雨迟培山未至漫成》诗:“东巖磵壑凭临高,风雨横絶悬惊涛。”
【澎湃】1.波浪相互冲击。《艺文类聚》卷八引三国魏曹丕《沧海赋》:“惊涛暴骇,腾踊澎湃。”唐周岳秀《君山祠》诗:“风涛澎湃鱼龙舞,栋宇峥嶸燕雀迁。”宋苏轼《石钟山记》:“大声发於水上……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杨朔《黄河之水天上来》:“想到黄河,一时间眼底涌现出更多的河流,翻腾澎湃。”2.引申为冲击。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二章:“万舟如覆叶,浮尸如泛蚁,随流漂荡,听风澎湃。”3.水波相击等声。唐韩愈《送惠师》诗:“微风吹木石,澎湃闻韶钧。”清李渔《奈何天·形变》:“人声
【慈亲】慈爱的父母。《吕氏春秋·慎大》:“汤立为天子,夏民大説,如得慈亲。”后多指母亲。唐聂夷中《游子行》:“慈亲倚门望,不见萱草花。”清魏源《接家书喜舍弟归自江南》诗:“汝侍慈亲侧,吾侍严亲行。”
【惧】〔古文〕愳《唐韻》其遇切《集韻》《韻會》衢遇切,音具。《說文》恐也。从心瞿聲。或省作瞿。又《集韻》俱遇切《正韻》居遇切,音屨。《集韻》無守貌。又《集韻》懽俱切,音劬。亦恐也。《前漢·惠帝贊》聞叔孫通之諫,則懼然。《東方朔傳》吳王懼然易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