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湍於此尽,安流澹如砥

惊湍於此尽,安流澹如砥

诗句读音
安流澹如砥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韵脚:上平六脂
拼音: ānliúdàn rúdǐ
惊湍於此尽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jīng tuāncǐjìn|jǐn

惊湍於此尽,安流澹如砥释义

【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又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又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又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又《諡法》和好不爭曰安。又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又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

【流】〔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說文》水行也。《爾雅·釋言》流,覃也。《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詩·大雅》如川之流。又《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詩·周南》左右流之。又下也。《詩·豳風》七月流火。又流漫無節制也。《禮·樂記》樂勝則流。又《書·禹貢》二百里流。《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又放也。《書·舜典》流宥五。又視不端諦曰流。《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又走也。《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註》謂走而自匿。又《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又《前漢·食

【澹如】恬淡貌。《晋书·王导传》:“及刘隗用事,导渐见疏远,任真推分,澹如也。”《南史·到溉传》:“溉少有美名,遂不为僕射,人为之恨,溉澹如也。”《新唐书·杨绾传》:“﹝杨綰﹞性沉靖,独处一室,左右图史,凝尘满席,澹如也。”

【砥】《廣韻》《韻會》《正韻》諸氏切《集韻》掌氏切,音紙。磨石也。《書·禹貢》荆州礪砥砮丹。《註》砥細於礪。《山海經》崦嵫之山,其中多砥礪。又平也,均也。《詩·小雅》周道如砥。又借言節操。《禮·儒行》砥礪廉隅。又砥砨,玉石。《史記·范睢傳》周有砥砨。 《說文》本作厎。或作底。《書·禹貢》厎柱析城。《註》厎柱,山名。在河水中。《前漢·梅福傳》爵祿束帛,天下之底石。又《集韻》典禮切,音邸。義同。

【惊湍】流。晋潘岳《河阳县作》诗:“山气冒山岭,惊湍激严阿。”唐韩愈《龊龊》诗:“河堤决东郡,老弱随惊湍。”清屈大均《广东新语·水语·昌乐泷》:“滩流贔怒,惊湍飞注。”汉

【此】《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又《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尽】《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盡)《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又《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又姓。見《萬姓統譜》。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