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因示弱启狄侮,羽书赤白惊严宸
诗句 | 读音 |
---|---|
羽书赤白惊严宸 | 平仄:仄 平 仄 平 平 平 平 韵脚:上平十七眞 拼音: yǔ shūchì báijīngyánchén |
竟因示弱启狄侮 | 平仄:仄 平 仄 仄 仄 平 仄 韵脚:上九麌 拼音: jìngyīnshì ruòqǐdí3 |
竟因示弱启狄侮,羽书赤白惊严宸释义
【羽书】檄。汉陆贾《楚汉春秋》:“黥布反,羽书至,上大怒。”《后汉书·西羌传论》:“伤败踵係,羽书日闻。”李贤注:“羽书即檄书也。”《文选·虞羲<咏霍将军北伐>》:“羽书时断絶,刁斗昼夜惊。”张铣注:“羽书,徵兵檄也。”唐高适《燕歌行》:“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清钮琇《觚賸·圆圆》:“烽火羽书,相望於道。”陈毅《过太行山书怀》诗:“敌后三战场,驰骋羽书疾。”亦称“羽毛书”。唐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战连唇齿国,军急羽毛书。”2.指书信。
【赤白】色。晋张华《博物志》卷三:“越地深山有鸟如鳩,青色,名曰冶鸟,穿大树作巢如升器,其户口径数寸,周饰以土堊,赤白相次。”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表》:“其在文物,赤白曰章。”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一:“前代宫室多尚华侈,本朝宫殿止用赤白,此尚俭之法也。”2.浅红色。《史记·天官书》:“辰星之色:春,青黄;夏,赤白。”
【惊】《集韻》呂張切,音良。悲也。又《集韻》力讓切,音諒。義同。或作悢。(驚)《唐韻》《集韻》舉卿切《正韻》居卿切,音京。《說文》馬駭也。《玉篇》駭也。《易·震卦》震驚百里。《詩·大雅》震驚徐方。《老子·道德經》得之若寵,失之若辱,是謂寵辱若驚。又叶居陽切,音姜。《張籍·祭韓愈詩》月中登高灘,星漢交垂芒。釣車擲長綫,有獲齊驩驚。
【宸】《唐韻》植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丞眞切,音辰。《說文》屋宇也。《賈逵曰》室之奧者。後人稱帝居曰宸。《增韻》帝居北宸宮,故从宀从辰。亦曰楓宸。帝居高廣,惟楓修大可構也。《越語》君若不忘周室,而爲敝邑宸宇,亦寡人之願也。 《正字通》本作宸,六書故又作桭。引揚雄賦柍桭註,服虔曰:柍,中央也。桭,屋梠也。◎按宸取北辰義,今人言宸極,與汎言屋梠別,宸桭合爲一,非。ZDIC.NET汉典
【竟】《廣韻》《韻會》《正韻》居慶切,音敬。窮也,終也。《史記·項羽紀》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高祖紀》歲竟,兩家常折券棄責。《前漢·元帝紀》竟寧元年。《師古註》竟者,終極之言,言永安寧也。《霍光傳》縣官重太后,故不竟。《師古註》竟,窮竟其事也。又《說文》樂曲盡爲竟。又地名。《史記·白起傳》遂東至竟陵。《註》在郢州長壽縣南百五十里。又姓。出《何氏姓苑》。又《集韻》舉影切,音景。與境同,界也。《禮·曲禮》入竟而問禁。《疏》竟,界首也。《左傳·莊二十七年》卿非君命不越竟。《字彙補》按竟界之竟,宜从上聲。徐師
【因】〔古文〕《唐韻》於眞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眞切,音姻。《說文》从囗大。會意。《徐鍇曰》能大者,衆圍就之也。又仍也,襲也。《論語》殷因於夏禮。《孟子》爲高必因丘陵,爲下必因川澤。《書·堯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註》析而又析也。《禮·禮器》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享帝于郊。又依也。《論語》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又托也。《孟子》時子因子而以告孟子。又由也。《鄒陽·上梁王書》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莫不按劒相眄者,無因至前也。又緣也。《傳燈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因
【示弱】暴露弱点;表示软弱。《后汉书·班超传》:“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於远夷,暴短於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七年》:“衞尉伊力延曰:‘彼步我骑,势不相及,今倍道而归则示弱,且捐弃资财,非计也。’”《明史·于谦传》:“谦不可,曰:‘奈何示弱,使敌益轻我。’”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八:“丹凤在男孩子们面前,一向不愿示弱的。”
【启】《唐韻》康禮切《集韻》《韻會》遣禮切《正韻》祛禮切,音棨。《說文》開也。从戶从口。《玉篇》書曰启明,本亦作啓。又《爾雅·釋天》明星謂之启明。《註》太白星也。晨見東方爲启明,昏見西方爲太白。○按《詩·小雅》作啓明。
【狄】《唐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音敵。《爾雅·釋地》八狄。《禮·王制》北方曰狄。《明堂位》五狄。《周禮·職方氏》六狄。《書·仲虺之誥》南面而征,北狄怨。《春秋·莊三十二年》狄伐郉。《穀梁傳·莊十年》荆者,楚也。何爲謂之荆,狄之也。又下士。《書·顧命》狄設黼扆綴衣。《傳》狄,下士。《禮·祭統》狄者,樂吏之賤者也。又鹿名。《爾雅·釋獸》絕有力,狄。《疏》絕異壯大有力者名狄也。又地名。《史記·陳涉世家》周市北徇地,至狄。《註》徐廣曰:今之臨濟。又人名。《史記·殷本紀》殷契母曰狄。又姓。《左傳·襄十年》狄虒
【侮】〔古文〕《唐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音武。慢易也。《書·說命》無啓寵納侮。《詩·大雅》予曰有禦侮。《傳》武臣折衝曰禦侮。又《揚子·方言》侮,賤稱也。秦晉之閒罵奴婢曰侮。又《集韻》或作務。《詩·小雅》外禦其務。 亦作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