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持大橘,亦自名黄柑

荆州持大橘,亦自名黄柑

诗句读音
荆州持大橘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入六術
拼音: jīng zhōuchídà|dài|tài2
亦自名黄柑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yìzì mínghuáng gān

荆州持大橘,亦自名黄柑释义

【荆州】1.古“九州”之一。在荆山、衡山之间。汉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相当于今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粤的一部分;汉末以后辖境渐小。东晋定治江陵(现属湖北),为当时及南朝长江中游重镇。明清置府,后废。《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参阅《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八、《嘉庆一统志》卷三四四。2.唐韩朝宗曾任荆州长史,为时人所推重,称韩荆州。见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后因以“荆州”称己所推重之士。明章懋《与张都运吉》书:“愿识荆州,为日久矣!”参见“识荆”。

【持】《唐韻》直之切《集韻》《韻會》澄之切,音治。《說文》握也。《廣韻》執也。《詩·大雅·鳧鷖序》持盈守成。《疏》執而不釋謂之持,是手執之也。《禮·射義》持弓矢審固。《史記·秦始皇紀》大吏持祿取容。又把持也。《史記·酷吏傳》寧成爲任俠,持吏長短。又軍持,汲水具,梵語也,猶華言缾。《陸游詩》遊山雙不借,取水一軍持。《註》不借,草履名。又《正韻》知切,音馳。義同。又叶如切,音除。《古隴西行》淸白各異尊,酒上玉華疏。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

【大】〔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徒蓋切。《正韻》度柰切,音汏。小之對。《易·乾卦》大哉乾元。《老子·道德經》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莊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謂大。《則陽篇》天地者,形之大。隂陽者,氣之大。又初也。《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註》日初明,擊鼓徵召學士,使早至也。又徧也。《禮·郊特牲》大報天而主日。又肥美也。《儀禮·公食大夫禮》士羞,庶羞皆有大,贊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賓。《註》大,以肥美者特爲臠,所以祭也。又過也。《戰國策》無大大王。又長也。《爾雅·釋器》珪大尺二寸謂之

【橘】《唐韻》居聿切《集韻》《韻會》訣律切《正韻》厥筆切,鈞入聲。《說文》果出江南,樹碧而冬生。《書·禹貢》揚州厥包橘柚錫貢。《註》小曰橘,大曰柚。《爾雅翼》江南爲橘,江北爲枳。《史記·貨殖傳》蜀漢江陵千樹橘,其人與千戸侯等。《襄陽記》謂之木奴。李衡于龍陽洲種橘千株,敕兒曰:吾有木奴千頭,不責汝衣食。《宋·韓彥直·橘譜》橘品十有四種。又《爾雅·釋天》月在甲曰畢,在乙曰橘,謂之月陽。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自名】1.自称;自命。宋苏轼《辛丑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作口号》:“诗人如布穀,聒聒常自名。”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京师沟渠极深广,亡命多匿其中,自名为‘无忧洞’。”《金史·陈规传》:“南渡后,諫官称许古、陈规,而规不以訐直自名,尤见重云。”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做“杂文”也不易》:“虽然自名为‘文艺独白’,但照林先生的看法来判断,‘散文非散文,小品非小品’,其实也正是‘杂文’。”2.因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而闻名。《南史·文学传·吴均》:“先是,均将著史以自名,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唐

【黄柑】果名。柑的一种。宋苏轼《峻灵王庙碑》:“石峯之侧多荔支、黄柑,得就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柑》﹝集解﹞引陈藏器曰:“柑有朱柑、黄柑、乳柑、石柑、沙柑。”清曹寅《元夜集西堂》诗:“三寸黄柑照玉盘,玲瓏寳炬遶雕栏。”参见“黄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