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井梧桐元未觉,画廊蟋蟀已先知

金井梧桐元未觉,画廊蟋蟀已先知

诗句读音
金井梧桐元未觉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jīnjǐngwú tóngyuánwèijué|jiào
画廊蟋蟀已先知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huà lángxī shuàiyǐxiān zhī

金井梧桐元未觉,画廊蟋蟀已先知释义

【金】〔古文〕《唐韻》居音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今。《易·繫辭註》天地之數,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疏》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爲金。《書·洪範》五行,四曰金,金曰從革。《傳》金可以攺更。《疏》可銷鑄以爲器也。《又》從革作辛。《傳》金之氣味。《疏》金之在火,別有腥氣,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云金之氣味。又金有五色。《說文》五色金,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傳》金銀銅也。《前漢

【井】《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郢切,精上聲。穴地出水曰井。《釋名》井,淸也。《廣雅》深也。易有井卦。《世本》伯益作井。《汲冡周書》黃帝作井。《孟子》掘井九仞,而不及泉。又《廣韻》田九百畝曰井,象九區之形。《孟子》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又市井。《玉篇》穿地取水,伯益造之,因井爲市也。《師古曰》市,交易之處,井,共汲之所,因井成市,故名。又南方宿名。《史記·天官書》南宮朱鳥東井爲水事。《註》東井八星,主水衡也。又井井,經畫端整貌。《荀子·儒效篇》井井兮其有條理也。又往來連屬貌。《易·井卦》往來井井。又姓。漢

【梧桐】。落叶乔木。种子可食。亦可榨油,供制皂或润滑油用。木质轻而韧,可制家具及乐器。古代以为是凤凰栖止之木。《诗·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孔颖达疏:“梧桐可以为琴瑟。”《庄子·秋水》:“夫鵷鶵发於南海,而飞於北海,非梧桐不止。”唐聂夷中《题贾氏林泉》诗:“有琴不张弦,众星列梧桐。须知澹泊听,声在无声中。”明范受益王錂《寻亲记·局骗》:“馁腹欲餐胡地雪,梧桐巢破凤凰分。”2.鸟名。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梧桐》:“京师十月以后,则有梧桐鸟等。梧桐者,长六七寸,灰身黑翅,黄嘴短尾。

【元】《唐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原。《精薀》天地之大德,所以生生者也。元字从二从人,仁字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在人身則爲體之長。《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又《爾雅·釋詁》元,始也。又《廣韻》長也。又大也。《前漢·哀帝紀》夫基事之元命。《註》師古曰:更受天之大命。又首也。《書·益稷》元首明哉。《前漢·班固敘傳》上正元服。《註》師古曰:元,首也。故謂冠爲元服。又本也。《後漢·班固傳》元元本本。又百姓曰元元。《戰國策》制海內,子元元。《史記·文帝本紀》以全天下元元之民。《註》古者謂人云善人,因善爲元

【未】《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觉】〔古文〕覐《唐韻》古岳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岳切,音角。《說文》寤也。《廣韻》曉也。《書·說命》念終始典于學,厥德修罔覺。《公羊傳·昭三十一年》叔術覺焉。《註》覺,悟也。《莊子·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大夢也。《白虎通》學之爲言覺也,悟所不知也。又發也。《前漢·高帝紀求賢詔》有而勿言覺免。《註》發覺者,免其官。又明也。《左傳·文四年》以覺報宴。《註》以明報功宴樂。又大也,直也。《詩·小雅》有覺其楹。《傳》有覺,言高大也。《箋》直也。《左傳·襄二十一年》夫子覺者也。《註》較然正直。又《釋名》告也。一

【画廊】1.有彩绘的走廊。唐羊士谔《王起居独游青龙寺玩红叶因寄》诗:“十亩苍苔遶画廊,几株红树过清霜。”唐温庭筠《访知玄上人遇暴经因有赠》诗:“縹帙无尘满画廊,钟山弟子静焚香。”2.展览图画照片的走廊。徐迟《祁连山下》:“帝国主义掠夺者掠夺了全世界的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而后夸耀自己的精粹的掠夺物的精华于博物馆画廊之中。”孙犁《秀露集·画的梦》:“这里没有画廊,没有陈列馆,没有画展。”

【蟋蟀】亦作“螅蟀”。1.昆虫名。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雄的善鸣,好斗。也叫促织。《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牀下。”《逸周书·时训》:“螅蟀居辟。”朱右曾校释:“螅蟀生土中,有翼而未能飞,但居壁上。辟、壁同。”叶圣陶《隔膜·母》:“风也不起,蟋蟀也不叫,花间小虫跳跃的微声也没有。”2.《诗·唐风》篇名。小序谓刺晋僖公“俭不中礼”。《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印段赋《蟋蟀》。赵孟曰:‘善哉,保家之主也!吾有望矣。’”《文选·张衡<西京赋>》:“独俭嗇以齷齪,忘《蟋蟀》之谓何。”薛综注:“《蟋蟀

【已】《廣韻》羊己切《集韻》《韻會》《正韻》養里切,音以。《玉篇》止也,畢也,訖也。《廣韻》成也。《集韻》卒事之辭。《易·損卦》已事遄往。又《玉篇》退也。《廣韻》去也,棄也。《書·堯典》試可乃已。《論語》三已之。又太也。《廣韻》已,甚也。《孟子》仲尼不爲已甚者。《註》不欲爲已甚,太過也。又《廣韻》過事語辭。《史記·灌夫傳》已然諾。《註》索隱曰:謂已許諾,必使副其前言也。又《類篇》語已也。《增韻》語終辭。《前漢·梅福傳》亦無及已。又踰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又與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爲人者,何

【先知】认识事物在众人之前。《孙子·用间》:“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於众者,先知也。”《史记·龟策列传》:“圣能先知亟见,而不能令卫平无言。”《北齐书·蔡儁传》:“﹝儁﹞与辽西段长、太原庞苍鹰俱有先知之鉴。”清昭槤《啸亭杂录·朱文正》:“时鲍双五病剧,余向公惋惜,公岸然曰:‘彼禄命方长,安得骤死?’若实有先知者。”2.认识事物在众人之前的人。《孟子·万章下》:“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文选·郭璞<江赋>》“纳隐沦之列真,挺异人乎精魄”李善注引汉桓谭《新论》:“天下神人五:一曰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