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坑违头看韶石,十十五五不整齐
| 诗句 | 读音 |
|---|---|
| 十十五五不整齐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仄 仄 拼音: shíwǔbù|fǒuzhěng qí |
| 金坑违头看韶石 | 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 jīn kēng2tóukàn|kānsháo shí |
金坑违头看韶石,十十五五不整齐释义
【十】《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音拾。《說文》十,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具矣。易,數生于一,成于十。《易·繫辭》天九地十。《前漢·韓安國傳》利不十者,不易業。又通作什。《孟子》或相什百。《前漢·谷永傳》天所不饗,什倍於前。《枚乗傳》此其與秦地相什,而功相百。又《韻會》令官文書借作拾。又《陸游老學菴筆記》轉平聲,可讀爲諶。白樂天詩: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宋文安公宮詞:三十六所春宮館,一一香風送管絃。鼂以道詩:煩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詩。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整齐】有秩序,有条理。《商君书·赏刑》:“当此时也,赏禄不行,而民整齐。”宋杨万里《题望韶亭》诗:“金坑津头看韶石,十十五五不整齐。”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世人论诗,多以太白之纵横超逸为变,而以杜陵之整齐严肃为正。”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略论语言形式美》:“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整齐而不雷同,匀称而不呆板,语言中的对偶和排比,的确可以构成形式的美。”2.整治;使有条理;使齐一。《史记·货殖列传序》:“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刘岳﹞不暇讲求三王
【金坑】金矿。《旧唐书·德宗纪上》:“庚午,詔:邕州所奏金坑,诚为润国,语人以利,非朕素怀。其坑任人开採,官不得禁。”《宋史·太宗纪二》:“己巳,废邵武军归化县金坑。”
【违】《唐韻》羽非切《集韻》《韻會》于非切,音幃。《說文》離也。《廣韻》背也。《書·堯典》靜言庸違。《註》行事則違背之也。又《正韻》避也,去之也。《易·乾卦》憂則違之。《註》知難而避也。《禮·表記》事君三違,而不出境。《註》違猶去也。《論語》違之之一邦。又《韻會》奔放曰違。《左傳·宣十年》凡諸侯之大夫違。《疏》窘迫而奔,及以禮見放,通謂之違。又邪惡也,過失也。《左傳·桓二年》昭德塞違。《註》塞違,謂閉塞邪違也。《後漢·百官志》有違失,則劾奏。又蓄怨也。《書·無逸》否則厥心違怨。《註》違怨者,怨之蓄于中也。又《韻
【头】〔古文〕《唐韻》度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徒侯切,音投。《說文》首也。《禮·玉藻》頭容直。《釋名》頭,獨也,於體高而獨也。又古者謂一人爲一頭。《春秋元命苞》十紀,其一曰九頭紀,卽人皇氏。人皇兄弟九人故也。又《儀禮·士相見禮》贄,冬用雉,夏用腒,左頭奉之。《註》頭,陽也。《疏》執禽者左首。雉以不可生服,故殺之。雖死猶尚左,以從陽也。又人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註》豎,小吏,名頭須。又藥名。《本草綱目》百頭,貫衆也。一名鴟頭。《陶弘景曰》葉似大蕨,毛芒似老鴟頭。又《唐韻》《正韻》
【韶石】山岩名。在广东省曲江县(旧属韶州)。传说舜游登此石,奏《韶》乐,因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溱水》:“其高百仞,广圆五里,两石对峙,相去一里,小大略均,似双闕,名曰韶石。”唐韩愈《量移袁州张韶州端公以诗相贺因酬之》:“暂欲繫船韶石下,上宾虞舜整冠裾。”宋王安石《送子思兄参惠州军》诗:“楼臺飞半空,秀气槃韶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