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旧闻虚论次,香奁少作悔流行

金匮旧闻虚论次,香奁少作悔流行

诗句读音
金匮旧闻虚论次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韵脚:去六至
拼音: jīn guìjiù wénxū lùncì
香奁少作悔流行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平 平
拼音: xiāng liánshǎo|shàozuò3liú xíng

金匮旧闻虚论次,香奁少作悔流行释义

【金匮】柜”。亦作“金鐀”。1.铜制的柜。古时用以收藏文献或文物。汉贾谊《新书·胎教》:“胎教之道,书之玉版,藏之金柜,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汉书·晁错传》:“陛下之德厚而得贤佐,皆有司之所览,刻於玉版,藏於金匱,歷之春秋,纪之后世,为帝者祖宗。”晋王隐《晋书·瑞异记》:“甘卓家金匱鸣,声似槌镜,清而悲。”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十二:“他年金鐀如搜采,来叩空山夜雨门。”孙犁《<秀露集>后记》:“金柜之藏,不必永存;流落村野,不必永失。”2.引申谓传之久远。《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愚臣既不能深援安危,

【旧闻】传闻。《史记·太史公自序》:“罔罗天下放失旧闻。”宋秦观《韩愈论》:“考同异,次旧闻,不虚美,不隐恶。”黄侃《礼学略说》:“凡所称引,悉本旧闻,我无加损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或者掇拾旧闻,或者记述近事。”2.泛指陈旧之说。宋曾巩《应举启》:“读圣人之经,未知大义;明当世之务,多泥旧闻。”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一章:“是不知今日万事皆当开一新纪元,不得援旧闻以相难。”

【虚论】浮夸空泛的议论。《六韬·上贤》:“以高谈虚论説於人主,王者慎勿使。”汉王符《潜夫论·边议》:“明於祸福之实者,不可以虚论惑也;察於治乱之情者,不可以华飭移也。”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齐土之民,风俗浅薄,虚论高谈,专在荣利。”宋叶适《制科》:“当制举之盛时,置学立师,以法相授,浮言虚论,披抉不穷,号为制举习气。”

【次】〔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七四切,音佽。《說文》不前不精也。《徐曰》不前是次於上也,不精是其次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靑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左傳·襄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又師止曰次。《左傳·莊三年》凡師一宿爲舍,再宿爲信,過信爲次。《書·泰誓》戊午,王次于河朔。又位次。《周禮·春官》大史祭之日,執書以次位常。《疏》謂執行祭祀之書,各居所掌位次也。《左傳·襄二十三年》敬共朝夕,恪居官次。又次舍。《周禮·天官》宮正,以時比宮中之官府、次舍之衆寡。《鄭註》

【香奁】匳”。1.杂置香料的匣子。《周书·艺术传·姚僧垣》:“灵上唯置香奩,每日设清水而已。”唐薛能《送浙东王大夫》诗:“香匳扃凤詔,朱篆动龙坑。”2.妇女妆具。盛放香粉、镜子等物的匣子。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猗歟彤管,丽矣香奩。”南唐李煜《挽辞》:“玉笥犹残药,香匳已染尘。”宋贺铸《琴调相思引》词:“赖白玉香匳供粉泽。”清陈维崧《虞美人·咏镜》词:“香奩凉鑑蟠金兽,背压蛟螭钮。”3.借指闺阁。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至吴融、韩渥香奩脂粉,杜荀鹤、李山甫委巷丛谈,否道斯极,唐亦以亡矣。”明高瑞南《四

【少】《唐韻》書沼切《韻會》始紹切,燒上聲。《說文》不多也。从小丿聲。《徐曰》丿音夭。《禮·禮器》禮有以少爲貴者,謂天子一食,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無數是也。食力,庶人也。又少頃,有閒也。《孟子》少則洋洋焉。又短也。訾人曰少之,猶稱人曰多之也。《史記·蘇秦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又《廣韻》式照切《韻會》《正韻》失照切,燒去聲。《玉篇》幼也。《增韻》老之對也。《易·本義》兩儀者始,爲一畫,以分隂陽。四象者次,爲二畫,以分太少。又少儀。《禮記》篇名。少室,山名。又副貳也。《前漢·賈誼傳》於是爲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

【作】〔古文〕胙《唐韻》則洛切《集韻》《韻會》《正韻》卽各切,臧入聲。興起也。《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書·堯典》平秩東作。又振也。《書·康誥》作新民。又造也。《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詩·鄘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又爲也。《詩·鄭風》敝予又改作兮。又始也。《詩·魯頌》思馬斯作。又坐作。《周禮·夏官》大司馬敎坐作進退之節。又將作,秦官名。《前漢·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宮室。又作猶斮也。《禮·內則》魚曰作之。《註》謂削其鱗。又汨作,逸書篇名。又姓。漢涿郡太守作顯。又與詛同。怨謗也。《詩·大雅》侯作侯祝。又《集韻

【悔】〔古文〕《唐韻》荒內切《集韻》《韻會》呼內切《正韻》呼對切,音誨。《說文》悔,恨也。《玉篇》改也,恨也。又《廣韻》《正韻》呼罪切《集韻》虎猥切,音賄。悔吝也。《正字通》凡言人有悔吝,此悔字讀上聲。凡言人能改悔,此悔字讀去聲。今人混讀者,非。又叶許里切,音喜。《詩·大雅》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旣受帝祉,施于孫子。又叶火五切,音虎。《陸機·凌霄賦》判烟雲之騰躍,半天步而無旅。詠凌霄之飄飄,永終焉而弗悔。又叶許旣切,音戲。《班固·奕旨》淨泊自守似道意,隱居放言遠咎悔。

【流行】1.广泛传布;盛行。《左传·僖公十三年》:“天灾流行,国家代有。”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祅教流行外域,延入中国,蔓衍如此。”《英烈传》第五回:“谁想天灾流行,疫癘大作。”马南邨《燕山夜话·“放下即实地”》:“它大概是编书人根据一些流行的故事,结合了自己的切身经验写出的。”2.传递;运行。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每至觴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宋苏轼《与王定国书》:“使气流行体中,痒痛安能近人也。”严复《救亡决论》:“凡舟车之运转流行,道里之险易涩滑,巖墙之必压,坎陷之至凶,摘埴索涂,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