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昆玉季轻三鼓,煮海悬鱼臣节苦
诗句 | 读音 |
---|---|
金昆玉季轻三鼓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jīnkūn yùjìqīngsāngǔ |
煮海悬鱼臣节苦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韵脚:上十姥 拼音: zhǔ hǎixuán yúchén jiékǔ |
金昆玉季轻三鼓,煮海悬鱼臣节苦释义
【金】〔古文〕《唐韻》居音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今。《易·繫辭註》天地之數,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疏》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爲金。《書·洪範》五行,四曰金,金曰從革。《傳》金可以攺更。《疏》可銷鑄以爲器也。《又》從革作辛。《傳》金之氣味。《疏》金之在火,別有腥氣,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云金之氣味。又金有五色。《說文》五色金,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傳》金銀銅也。《前漢
【昆玉】1.昆仑山的美玉。多用以比喻意趣高洁、文章精美和人才杰出等。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璡则志烈秋霜,心贞崑玉,亭亭高竦,不杂风尘。”《文选·陆倕<新刻漏铭>》:“陵机之赋,虚握灵珠;孙绰之铭,空擅崑玉。”李周翰注:“灵珠、崑玉,喻文章之美也。”唐陈陶《寄兵部任畹郎中》诗:“崑玉已成廊庙器,涧松犹是薜萝身。”2.对别人兄弟的美称。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张继》:“﹝继﹞与皇甫冉有髫年之故,契逾崑玉。”清潘永因《宋稗类钞·博识》:“陆士衡兄弟产於崑山,后人因称兄弟为崑玉,言其如崑山之玉也。”称人兄弟的敬词。元关汉
【季】〔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居悸切,音記。《說文》少稱也。《玉篇》稚也。《左傳·文十八年》髙辛氏有才子八人,以伯仲叔季爲序。又物之稚者亦曰季。《周禮·地官·山虞》凡服耜斬季材。《疏》服與耜宜用穉材,尚柔忍也。又細也,小稱也。《管子·乗馬篇》季絹三十三。又《儀禮·特牲饋食》掛於季指。《註》季指,小指也。又《廣韻》末也,凡四時之末月曰季月。末世曰季世。《左傳·昭三年》叔向問晏子曰:齊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叔向曰:然,雖吾公室,亦季世也。又姓。魯大夫季友,漢季布。 《說文》从子从稚省,稚亦聲。漢典考證:
【轻】〔古文〕《廣韻》去盈切《集韻》《韻會》牽盈切《正韻》丘京切,音卿。《說文》輕車也。《廣韻》重之對也。又去聲。《廣韻》虛正切《集韻》《韻會》牽正切《正韻》丘正切,音慶。《集韻》疾也。《左傳·桓十二年》絞小而輕,輕則寡謀。又《僖三十三年》秦師輕而無禮。
【三】〔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
【鼓】〔古文〕《唐韻》工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古。革音之器。伊耆氏造鼓。《說文》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徐鍇曰》郭者,覆冒之意。《玉篇》瓦爲椌,革爲面,可以擊也。樂書,鼓所以檢樂,爲羣音長。《周禮·地官·鼓人》掌敎六鼓。《註》六鼓: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皋鼓,晉鼓,皆兩面。又夏后氏足鼓,置鼓於趺上,謂之節鼓。殷楹鼓,以柱貫中,上出而樹之也。周縣鼓,植簨虡而縣之也。又星名。《爾雅·釋天》河鼓謂之牽牛。《郭註》荆楚人呼牽牛爲擔鼓。擔者,荷也。又《前漢·五行
【煮海】1.煮海水为盐。唐陆贽《议减盐价诏》:“专煮海之利,以为赡国之术。”宋苏轼《表忠观碑》:“吴越地方千里,带甲百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清周亮工《书影》卷八:“煮海之利,原非本富。”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五编第一章第二节:“沿海地带煮海水为盐,俗称煮海。”2.煮沸海水。神话传说,秀才张羽同龙女相约为夫妇,后受阻,张羽得宝物,煮沸大海,制服龙王,才得以成婚。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龙氏三娘﹞亲许我中秋会约,不见他来,因此在这里煮海,定要煎出他来。”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券》:“壮山
【悬鱼】1.上钩的鱼。晋葛洪《抱朴子·广譬》:“悬鱼惑於芳饵,槛虎死於笼狐。”明朱鼎《玉镜台记·苏狱》:“多病多愁减带围,困纍纍命若悬鱼。”2.《后汉书·羊续传》:“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於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后以“悬鱼”指为官清廉。《晋书·姚兴载记下》:“然明不照下,弗感悬鱼。”宋徐积《和路朝奉所居》之六:“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清汤璥《<交翠轩笔记>后序》:“南阳悬鱼之庭,卷不离手;魏郡课树之暇,目以代耕。”亦作“悬枯”、“悬枯鱼”。《陈书·宗元饶传》:“求粟不猒,愧王沉之
【臣节】的节操。《孔子家语·致思》:“长事齐君,君骄奢失士,臣节不遂,是二失也。”《汉书·路温舒传》:“詔书令公卿选可使匈奴者,温舒上书,愿给厮养,暴骨方外,以尽臣节。”《三国志·魏志·田畴传》:“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南朝宋鲍照《出自蓟北门行》:“时危见臣节,乱世识忠良。”明焦竑《玉堂丛语·行谊》:“往西涯公处刘瑾、张永之际,不可言臣节矣,士惠其私,犹曲贷而与之,几无是非之心。”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岳王祠联》:“天章褒臣节,想当年竭力致身,忠孝兼全,万古精诚光日月。”典
【苦】《唐韻》康土切《集韻》《韻會》孔五切,音。《說文》大苦,苓也。《詩·唐風》采苦采苦,首陽之下。《傳》苦,苦菜也。陸璣云:生田及山澤中,得霜甜脃而美。《謝靈運·山居賦》二箭殊葉,四苦齊味。《自註》四苦:靑苦、白苦、紫苦、黃苦。又味也。《書·洪範》炎上作苦。《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又《集韻》勤也。《孟子》必先苦其心志。又患也。《前漢·賈誼傳》非徒病腫,又苦盭。又《類篇》急也。又《博雅》悵也。又《揚子·方言》快也。楚曰苦,秦曰了。《郭璞曰》苦而爲快,猶以臭爲香,治爲亂,反覆用之也。又去聲。《正韻》苦故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