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处,炼成赤水,白血自流通
诗句 | 读音 |
---|---|
白血自流通 | 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báixuè|xiězìliú tōng |
炼成赤水 | 平仄:仄 平 仄 仄 拼音: liànchéngchì shuǐ |
金木处 | 平仄:平 仄 仄 拼音: jīn mùchǔ|chù |
金木处,炼成赤水,白血自流通释义
【白】〔古文〕《唐韻》旁陌切《集韻》《韻會》《正韻》薄陌切,音帛。《說文》西方色也。隂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隂數也。《釋名》啓也。如水啓時色也。《爾雅·釋天》秋爲白藏。《疏》秋之氣和,則色白而收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書繪之事,西方謂之白。《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靑州,厥土白墳。又《禮·檀弓》殷人尚白。又《增韻》素也。潔也。《易·賁卦》白賁无咎。《註》其質素,不勞文飾也。又《說卦》巽爲白。《疏》風吹去塵,故潔白也。又明也。《禮·曾子問》當室之白。《註》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說不行,則白
【血】《唐韻》《集韻》《韻會》呼決切,音泬。《類篇》祭所薦牲血。从皿,一,象血形。《釋名》血,濊也,出于肉,流而濊濊也。《關尹子·四符篇》一爲父,故受氣于父,氣爲水。二爲母,故受血于母,血爲火。《易·說卦傳》坎爲血卦。《疏》取其人之有血,猶地有水也。《禮·中庸》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又《大戴禮》血者猶血。《註》血,憂色也。又《山海經》兪者之山有木曰白咎,可以血玉。《註》謂染玉可以作光彩。又《詩·鄭風·茹藘疏》陸璣云:茹藘,一名地血。又《韻補》胡桂切,叶音惠。《劉向·九歎》晉申生之離讒兮,荆和氏之泣血,吳子胥之抉
【自】〔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韻》從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疏》自,由也。《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傳》自,從也。又《玉篇》率也。又《廣韻》用也。《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傳》自,用也。《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又自然,無勉强也。《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又《集韻》己也。《正韻》躬親也。《易·乾卦》
【流通】通行;不停滞。《尸子》卷上:“水有四德,沐浴羣生,流通万物,仁也。”《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二年》:“三郡清静,边路流通。”洪深《五奎桥》第一幕:“这是地面的高低,空气的流通,和电磁的作用,三方面的关系。”2.特指商品、货币流转。汉桓宽《盐铁论·通有》:“山居泽处,蓬蒿墝埆,财物流通,有以均之。”宋叶适《舒彦升墓志铭》:“所铸轮郭肉好,皆为式於后不可改,故私钱遂絶而官铸流通至今。”瞿秋白《赤都心史》五:“经济市场的流通原来这样。”
【炼】《唐韻》《集韻》郞甸切,音練。《說文》鑠治金也。《王充·論衡》女媧氏銷煉五色石。以補蒼天。《玉篇》今亦作鍊。又《集韻》郞旰切,音。本作爤。或作爛燗。詳爛字註。zdic.net漢典
【成】〔古文〕《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城。《說文》就也。《廣韻》畢也。凡功卒業就謂之成。又平也。《周禮·地官·調人》凡過而殺傷人者,以民成之。《疏》成,平也。非故心殺傷人,故共鄕里和解之也。《詩·大雅》虞芮質厥成。又《左傳·隱六年》鄭人來輸平。《公羊傳》輸平猶墮成也。《文七年》惠伯成之。又終也。凡樂一終爲一成。《書·益稷》簫韶九成。《儀禮·燕禮》笙入三成。《註》三成謂三終也。又善也。《禮·檀弓》竹不成用。《註》成,猶善也。又《周禮·天官·大宰》八灋五曰官成。註官成,謂官府之成事品式也。又
【赤水】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水名。《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楚辞·离骚》:“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洪兴祖补注引《博雅》:“昆仑虚,赤水出其东南陬。”《穆天子传》卷二:“天子已饮而行,遂宿于昆仑之阿,赤水之阳。”《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
【金木】施刑所用金属和木制刑具的总称。金属刑具如刀锯斧钺,木制刑具如捶楚桎梏等。《庄子·列御寇》:“宵人之离外刑者,金木讯之;离内刑者,阴阳食之。”《南史·王彧传》:“诸都令史住京师者,皆遭中兴之庆,人人蒙爵级;宰逢义嘉染罪,金木缠身,性命几絶。”宋秦观《盗贼上》:“与其婴錮金木,束手而受毙,孰若遯逸山海,脱身而求生。”清方苞《陈西台墓表》:“叔父某又为仇家扳连,将以金木讯,君请代受刑。”2.五行中的金与木。《吕氏春秋·处方》:“金木异任,水火殊事,阴阳不同,其为民利一也。”晋傅玄《太子少傅箴》:“夫金木无常,方
【处】《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又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 《廣韻》留也,息也,定也。又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又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又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又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又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又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又《廣韻》讀去聲,昌據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