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标致古心胸,吉士依归有涧松

今人标致古心胸,吉士依归有涧松

诗句读音
今人标致古心胸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jīnrénbiāo zhì3xīn xiōng
吉士依归有涧松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jí4yī guīyǒu|yòujiàn sōng

今人标致古心胸,吉士依归有涧松释义

【今】《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金。《說文》是時也。《廣韻》對古之稱。《詩·召南》迨其今兮。《毛傳》今,急辭也。《朱傳》今,今日也。不待吉也。又《圓覺經》無起無滅,無去來今。《註》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又《韻補》叶居靑切,音京。《詩·周頌》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又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傷今。陽弱不制,隂雄坐房。 从亼會意。,古文及字。巳往爲古,逮及爲今。

【人】〔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又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又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又姓。明人傑。又左人,聞人,俱複姓。又《韻補》叶如延

【标致】1.显示旨趣。《魏书·文苑传序》:“自昔圣达之作,贤哲之书,莫不统理成章,藴气标致。”2.犹标置。《北史·薛聪传》:“方正有理识,善自标致,不妄游处。”《南史·何尚之传论》:“及乎洗閤取讥,皮冠获誚,贞粹之地,高人未之全许……而高自标致,一代归宗,以之入用,未知所取。”3.炫耀。《朱子语录》卷一三七:“一箇人恁地自标致,史传中如何都不见説?”《金史·完颜娄室传》:“九住出近侍,好自标致,騶人盈路。”清褚人穫《坚瓠十集·别号》:“近世鯫生小吏,亦各以别号标致;諂諛之徒,不敢称其字。”4.风格;文采;韵致。前

【古】〔古文〕《唐韻》《集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鼓。《爾雅·釋詁》古,故也。《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詩·邶風》逝不古處。《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又《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註》先古,謂先祖也。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註》終古,猶言常也。又賁古,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又姓。《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

【心胸】犹心中,内心。《后汉书·隗嚣传》:“今孺卿当成败之际,遇严兵之锋,可为怖慄,宜断之心胸,参之有识。”宋王安石《送吴显道南归》诗:“君今幸未成老翁,二十八宿罗心胸。”茅盾《子夜》一:“一种说不出的厌恶,突然塞满了吴老太爷的心胸。”2.胸怀,胸襟。南朝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末路值令弟,开颜披心胸。”唐杜甫《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使君》诗之一:“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我自露臺上凭栏闲眺,颇觉得心胸开豁。”陈残云《山谷风烟》第十一章:“她对老黄提了意见,老黄思想有抵触,心胸

【吉】《唐韻》居質切《集韻》《韻會》《正韻》激質切,音拮。《說文》善也。《廣韻》吉利也。《書·大禹謨》惠迪吉。又朔日曰吉。《詩·小雅》二月初吉。《周禮·天官·大宰》正月之吉。又州名。《韻會》漢豫章地,隋置吉州。又姓。《廣韻》出馮翊尹吉甫之後。漢有漢中太守吉恪。又《集韻》極乙切,音佶。本作姞,姓也。又《集韻》謹也。又《集韻》《韻會》其吉切,音咭。亦姓也。《詩·小雅》彼君子女,謂之尹吉。《箋》吉讀爲姞。尹氏,姞氏,周室昏姻之舊姓也。○按《釋文》吉,毛讀如字。鄭讀爲姞,其吉反,又其乙反,三音皆可讀。又《唐韻正》叶音髻

【士】《廣韻》《集韻》《韻會》鉏里切,音仕。四民士爲首。《詩·大雅》譽髦斯士。《禮·王制》命鄕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司徒論選士之秀者,升之學,曰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征於鄕,升於學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升之司馬,曰進士。又官總名。《書·立政》庶常吉士。《禮·王制》天子之元士,諸侯之上士,中士,下士。又《孔安國曰》士,理官也,欲得其曲直之理也。《書·舜典》帝曰:臯陶,汝作士。《左傳·僖二十八年》士榮爲大士。又漢制,嘗爵爲公侯奪免者,曰公士。又《前漢·鄒陽傳》武力鼎士。《註》能舉鼎者。又《前

【依归】依托;依靠。《书·金縢》:“呜呼!无坠天之降宝命,我先王亦永有依归。”《后汉书·光武帝纪上》:“维宗室列侯为王莽所废,先灵无所依归,朕甚愍之。”宋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徐特立《我和党有历史上不可分离的关系》:“马日事变时,左派涣散,没有组织,在政治上失其依归。”2.尊奉;遵循。唐李翱《谢杨郎中书》:“窃惟当兹之士,立行光明,可以为后生之所依归者,不过十人焉。”明马中锡《辠言》:“太公竭力依归以树勋名,伯夷则极口唾斥以豁愤恨,是何大异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涧松】见“涧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