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池边钓锦鳞,芰荷香里暗消魂

尽日池边钓锦鳞,芰荷香里暗消魂

诗句读音
尽日池边钓锦鳞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jìn rìchíbiāndiàojǐn lín
芰荷香里暗消魂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jì héxiānglǐànxiāo hún

尽日池边钓锦鳞,芰荷香里暗消魂释义

【尽日】整天。《淮南子·氾论训》:“尽日极虑而无益於治,劳形竭智而无补於主。”唐郑璧《奉和陆鲁望白菊》:“终朝疑笑梁王雪,尽日慵飞蜀帝魂。”清魏源《武林纪游》诗之六:“尽日不逢人,终年无啟关。”2.指农历月末最后一天。清褚人穫《坚瓠续集·大尽小尽》:“月满三十日为大尽,少一日为小尽,月之尽日犹年之除夜也。”终日,整天。明陈子龙《南乡子》词:“儘日对红颜,画阑深深半掩关。”

【池】《廣韻》直離切《集韻》《正韻》陳知切《韻會》除知切,音馳。《說文》治也。孔安國曰:停水曰池。《周禮·秋官》雍氏掌溝瀆澮池之禁。《註》謂陂障之水道也。《禮·月令》毋漉陂池。《註》畜水曰陂,穿地通水曰池。又城塹曰溝池。《禮·禮運》城郭溝池以爲固。《班固·西都賦》呀周池而成淵。《註》城有水曰池。又朝夕池,海也。《枚乗諫吳王書》游曲臺臨上路,不如朝夕之池。《註》蘇林曰:以海水朝夕爲池。又咸池,天神也。《東方朔·七諫》屬天命而委之咸池。又咸池,黃帝樂名。又堯樂名,大咸亦曰咸池。《周禮·春官》大司樂舞咸池以祭地示。《

【边】〔古文〕《集韻》《韻會》《正韻》眠切,音編。《玉篇》畔也,邊境也。《禮·玉藻》其在邊邑。《註》邊邑,九州邊鄙之邑。《左傳·成十三年》蕩搖我邊疆。又《正韻》旁近也。《前漢·高帝紀》齊邊楚。又側也。《禮·檀弓》齊衰不以邊坐。《疏》喪服宜敬,起坐宜正,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又邊璋,半文飾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邊璋七寸。又姓。周大夫邊伯之後。南唐有邊鎬。《說文》作。漢典考證:〔《左傳·成十三年》搖蕩我邊疆。〕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 考證:〔《左傳·成十三年》搖蕩我邊疆。〕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

【钓】《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多嘯切,音弔。《說文》鉤魚也。《詩·召南》其釣維何。《傳》釣者,以此有求于彼。《淮南子·說山訓》詹公釣千歲之鯉。《呂氏春秋》太公釣于滋泉,以遇文王。《宋玉·釣賦》昔堯舜禹湯之釣也。以聖賢爲竿,道德爲綸,仁義爲鉤,祿利爲餌,四海爲池,萬民爲魚。又取也。《淮南子·主術訓》虞君好寶,而晉獻以璧馬釣之。又姓。《正字通》宋紹興進士釣宏。

【锦鳞】1.鱼的美称。南朝宋鲍照《芙蓉赋》:“戏锦鳞而夕映,曜绣羽以晨过。”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明卓尔堪《近青堂》诗:“独向晴江破寂寥,锦鳞泼剌戏春潮。”2.指传说中的鲤鱼。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二折:“指望待跃锦鳞,过禹门,纔是俺男儿发愤,终有日际会风云。”明高明《琵琶记·才俊登程》:“乘桃浪,跃锦鳞,一声雷动过龙门。”参见“锦鲤”。3.见“锦鳞书”。

【芰荷】指菱叶与荷叶。《楚辞·离骚》:“製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唐罗隐《宿荆州江陵驿》诗:“风动芰荷香四散,月明楼阁影相侵。”明陆采《怀香记·索香看墙》:“芰荷池雨声轻溅,似琼珠滴碎还圆。”

【香】〔古文〕《廣韻》許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虛良切,音鄕。《玉篇》芳也。《正韻》氣芬芳。《書·君》至治馨香,感于神明。《詩·周頌》有飶其香。《禮·月令》中央土,其臭香。又草木之香,如沉香,棧香,蜜香,檀香,具載。《洪芻·香譜》及《葉延珪·香隸》諸書。又獸亦有香。《談苑》商女山中多麝,其性絕愛其臍,爲人逐急,卽投巖舉爪,剔裂其香。又《本草》麝香有三等:第一生香,亦名遺香,乃麝自剔出者。其次臍香。其三心結香。又有小麝,其香更奇。又風香。《庾信詩》結客少年塲,春風滿路香。又含香。《漢官儀》尚書郞含雞舌香,伏奏

【里】《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裏。《爾雅·釋言》里,邑也。《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傳》里,居也。《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前漢·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又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又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又百里、相里,複姓。又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暗】《唐韻》《集韻》《韻會》烏紺切。音闇。《說文》日無光也。《玉篇》不明也。又《博雅》深也。《揚雄·甘泉賦》稍暗暗而靚深。《註》暗暗,深空之貌。又《集韻》鄔感切,音黤。義同。又《韻補》叶伊甸切。《歐陽修·送胡學士詩》都門春漸動,柳色綠將暗。挂帆千里風,水闊江灩灩。

【消魂】魂离散。形容极度的悲愁、欢乐、恐惧等。唐綦毋潜《送宋秀才》诗:“秋风一送别,江上黯消魂。”宋陆游《夜与子遹说蜀道因作长句示之》:“忆自梁州入剑门,关山无处不消魂。”明张四维《双烈记·灭丑》:“神兵到处,闻者即消魂。”清孔尚任《桃花扇·却奁》:“枕上餘香,帕上餘香,消魂滋味,才从梦里尝。”清龚自珍《湘月》词:“怨去吹簫,狂来説剑,两样消魂味。”蒋光慈《短裤党》二:“唉!好消魂的鸦片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