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见银牌,今夜鸣玉晏
今日见银牌,今夜鸣玉晏释义
【今】《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金。《說文》是時也。《廣韻》對古之稱。《詩·召南》迨其今兮。《毛傳》今,急辭也。《朱傳》今,今日也。不待吉也。又《圓覺經》無起無滅,無去來今。《註》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又《韻補》叶居靑切,音京。《詩·周頌》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又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傷今。陽弱不制,隂雄坐房。 从亼會意。,古文及字。巳往爲古,逮及爲今。
【夜】〔古文〕《唐韻》羊謝切《集韻》《韻會》寅謝切《正韻》寅射切,耶去聲。日入爲夜,與晝對。《夏小正》時有養夜。《註》猶言永夜也。《周禮·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衞宏·漢舊儀》晝漏盡,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註》晝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漢制,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又宣夜,窺天之器。《蔡邕·釋誨》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又夜明,祭月之坎。《禮·祭法》夜明,祭月也。又武宿夜,武舞曲名。《禮·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又子夜,晉曲名。《樂府·解
【鸣玉】1.古人在腰间佩带玉饰,行走时使之相击发声。《国语·楚语下》:“王孙圉聘於晋,定公饗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韦昭注:“鸣玉,鸣其佩玉以相礼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表》:“天子垂珠以听,诸侯鸣玉以朝。”宋黄庭坚《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一宫》之三:“紫府侍臣鸣玉,霜臺御史生风。”2.佩玉。汉贾谊《新书·容经》:“古者圣居有法则,动有文章,位执戒辅,鸣玉以行。鸣玉者,佩玉也。”《文选·潘岳<西征赋>》:“飞翠緌,施鸣玉,以出入禁门者众矣。”李善注:“《礼记》曰:‘君子行则鸣佩玉。’”宋司马光《致政王侍郎挽歌》之二
【晏】《唐韻》烏切《集韻》《韻會》《正韻》於諫切,音曣。《說文》天淸也。《小爾雅》晏明陽也。《前漢·郊祀志》中山晏溫。《註》如淳曰:三輔謂日出淸濟爲晏。又《揚雄傳》於是天淸日晏。《註》師古曰:晏,無雲也。又《玉篇》晚也。《儀禮·士相見禮》問日之早晏。《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桑野,是謂晏食。《屈原·離騷》及年歲之未晏兮。又和也。《詩·衞風》言笑晏晏。《傳》和柔也。又鮮盛也。《詩·鄭風》羔裘晏兮。《傳》晏,鮮盛貌。又《禮·月令》百官靜,事毋,以定晏隂之所成。《註》晏,安也。又《爾雅·釋詁》晏晏,忒也。又姓。《史記·
【今日】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唐韩愈《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杨雄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华忠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虢,而明日亡虞矣。”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清黄遵宪《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台南台北固吾圉!”丁玲《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中国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见】《唐韻》《廣韻》古甸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經電切,堅去聲。《說文》視也。从目从儿。《易·乾卦》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疏》德被天下,爲萬物所瞻覩。《書·立政》灼見三有俊心。《禮·王制》問百年者就見之。《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註》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爲義。《史記·五帝紀》舜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前漢·東方朔傳》未得省見。《註》言不爲所拔識也。又《通鑑》漢武帝元光五年,張湯、趙禹定律令,務在深文,作見知法。詳矢部知字註
【银牌】1.银字牌。古代凡发兵、出使、乘驿用之。宋苏舜钦《乞发兵用银牌状》:“汉世发兵,皆以虎符,所以严国命而絶姦端,厥后给银牌以为信。”宋周煇《北辕录》:“接伴戎服陪立,各带银牌……虏法出使皆带牌,有金银木之别。”《宋史·舆服志六》:“符券。唐有银牌,发驛遣使,则门下省给之。”《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戊辰,詔:‘自今乘驛者皆给银牌。’”2.银质名牌。唐官妓所佩。唐李贺《河阳歌》:“今日见银牌,今夜鸣玉讌。”王琦汇解:“曾益注:‘唐官妓佩银牌,刻名其上。’”3.银质奖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