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凝思殊怅望,一章追叙信精研

尽日凝思殊怅望,一章追叙信精研

诗句读音
尽日凝思殊怅望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jìn rìníng sīshūchàng wàng
一章追叙信精研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yīzhāngzhuī xùxìn|shēnjīng yán

尽日凝思殊怅望,一章追叙信精研释义

【尽日】整天。《淮南子·氾论训》:“尽日极虑而无益於治,劳形竭智而无补於主。”唐郑璧《奉和陆鲁望白菊》:“终朝疑笑梁王雪,尽日慵飞蜀帝魂。”清魏源《武林纪游》诗之六:“尽日不逢人,终年无啟关。”2.指农历月末最后一天。清褚人穫《坚瓠续集·大尽小尽》:“月满三十日为大尽,少一日为小尽,月之尽日犹年之除夜也。”终日,整天。明陈子龙《南乡子》词:“儘日对红颜,画阑深深半掩关。”

【凝思】考;沉思。晋陆机《文赋》:“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凝思寂听,心伤已摧。”唐白居易《牡丹芳》诗:“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宋晏殊《浣溪沙》词:“閬苑瑶臺风露秋,整鬟凝思捧觥筹。”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白秋练》:“生既归,凝思成疾。”周立波《卜春秀》五:“为了她哥哥,她还要做一点工作。略一凝思,她就板起脸,质问这后生。”

【殊】《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正韻》尚朱切,音殳。《說文》死也。漢令曰:蠻夷長有罪,當殊之。《莊子·在宥篇》殊死者相望也。《註》廣雅曰:殊,斷也。司馬云決也。一曰誅也。《字林》云死也。《前漢·宣帝詔》赦殊死以下。又絕也。《前漢·宣帝詔》骨肉之親,粲而不殊。《師古註》粲,明也。殊,絕也。明於仁恩,不離絕也。《前漢·韓信傳》軍皆殊死戰。《師古註》殊,絕也。謂決意必死。又斷絕也。《左傳·昭二十三年》斷其後之木而弗殊。又傷而未絕也。《史記·蘇秦傳》齊大夫與蘇秦爭寵,使人刺蘇秦,不死,殊而走。又別也,異也。

【怅望】望或想望。南朝齐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犹。”唐杜甫《咏怀古迹》之二:“悵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元萨都剌《满江红·金陵怀古》词:“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悵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西游记》第五十回:“却説唐僧坐在圈子里,等待多时,不见行者回来,欠身悵望道:‘这猴子往那里化斋去了?’”郭沫若《北伐途次》二九:“在那高坡上立着怅望的时候,有一群日本的新闻记者也走了来,其中有几个是我在汉口认识的。”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章】《廣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彰。《說文》樂竟爲一章。从音从十。十,數之終也。又采也。《書·臯陶謨》五服五章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靑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又明也。《易·垢卦》品物咸章。《書·洪範》俊民用章。又文章也。《詩·小雅》維其有章矣。《箋》禮文也。又篇章。《詩疏》詩有章句,總義包體,所以明情也。又成事成文曰章。《孟子》不成章不達。《周語》將以講事成章。又《周語》余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註》表也,表明天子與諸侯異物也。又條也,程也。《史記·高祖紀》約法三章。《太史公

【追叙】叙功奖励。《隋书·许善心传》:“驾幸江都郡,追敍前勋,授通议大夫。”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与苏涣》:“宰相杨炎受了路嗣恭的贿赂,又才追叙了路的‘前功’。”2.述说往事。宋苏轼《代滕甫辨谤乞郡书》:“追叙始终之遭逢,以诧乡邻之父老。”清许秋垞《闻见异辞·西湖乌龙现形》:“试后无事,与谈西湖龙船会,缘追叙軼事。”清曾国藩《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国藩乃追敍所闻于诸君者,而系以诗章,用备乐歌。”沙汀《困兽记》二五:“抱着膝头,他开始酣畅的追叙着章桐离开茶馆以后的种种反应。”3.写作的一种手法,先写出结果,然

【信】〔古文〕《唐韻》息晉切《集韻》《正韻》思晉切,音訊。愨也,不疑也,不差爽也。《易·繫辭》人之所助者,信也。《左傳·僖七年》守命共時之謂信。又《爾雅·釋地》大蒙之人信。《註》地氣使然也。又《左傳·莊三年》一宿爲舍,再宿爲信。《詩·豳風》于女信處。又《周頌》有客信信。《註》四宿也。又符契曰信。《前漢·平帝紀》漢律,諸乗傳者持尺五木轉信。《註》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或用木爲之。《後漢·竇武傳》取棨信閉諸禁門。《註》棨,有衣戟也。又古人謂使者曰信。與訊通。《史記·韓世家》軫說楚王,發信臣,多其

【精研】1.精心研习。《后汉书·儒林传下·何休》:“休为人质朴訥口,而雅有心思,精研六经,世儒无及者。”宋司马光《张子厚先生哀辞》:“中年更折节,六籍事精研。”清莫友芝《<巢经巢诗钞>序》:“﹝郑子尹﹞於前辈述作,爱其补苴昔人罅漏者多,又病其或不免杂博横决,乃復徧综洛闽遗言,精研身考,以求此心之安。”2.犹精深。宋苏轼《祭单君贶文》:“博学工诗,数术精研。”邹韬奋《经历》八:“在那篇说教里特别提出我的名字,说我好得不得了,除学识是怎样怎样的精研通达外,性情又是怎样怎样的谦逊韬晦。”参见“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