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
诗句 | 读音 |
---|---|
锦箨裁冠添散逸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jǐn tuòcái1|4tiānsàn yì |
玉芽修馔称清虚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yù yáxiū zhuànchēng|chèn|chèngqīng xū |
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释义
【锦箨】唐王贞白《洗竹》诗:“锦籜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饌称清虚。”唐殷文圭《题友人庭竹》诗:“鈿竿离立霜文静,锦籜飘零粉节深。”
【裁】《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牆來切,音材。《說文》制衣也。《玉篇》裂也。又《儀禮·士喪禮疏》布單衣,漢時名爲通裁。又節也。《易·繫辭》化而裁之謂之變。《吳語》救其不足,裁其有餘。又鑒別也。《後漢·李膺傳》獨持風裁。又自裁,自殺也。《前漢·霍光傳》卒有物故自裁。又裁度也,與財通。《易·泰卦》后以財成天地之道。又通纔。《前漢·功臣傳》戸口可得而數,裁什二三。又《廣韻》昨代切,音在。亦製裁也。《穀梁傳序》準裁靡定。《註》讀去聲。又《韻補》叶前西切,音齊。《楚辭·惜誓》黃鵠後時而寄處兮,鴟梟羣而制之。神龍失水而
【冠】《唐韻》《集韻》《韻會》古丸切《正韻》沽歡切,音官。《說文》絭也,所以絭髮。从冖,元。冠有法制,故从寸。《徐曰》取其在首,故从元。古亦謂冠爲元服。《白虎通》冠者,卷也。卷持其髮也。《釋名》冠,貫也,所以貫韜髮也。《後漢·輿服志》上古穴居野處,衣毛冒皮。後世聖人見鳥獸有冠角胡,遂制冠冕纓緌。又姓。《風俗通》古者鶡冠子之後。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玩切,官去聲。《禮·曲禮》二十曰弱冠。《冠儀》冠者,禮之始也。故聖王重冠。《白虎通》男子幼,娶必冠。《韻會》男子二十加冠曰冠。又爲衆之首曰冠。《前漢·魏
【添】《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兼切,音沾。《玉篇》益也。通作沾酟。又《集韻》他念切,音栝。味益也。《李翊俗名小錄》呼下酒具爲添。
【散逸】蔡邕《玄文先生李休碑》:“自战国及汉,名臣继踵,支胄散逸。”《文选·潘岳<西征赋>》:“街里萧条,邑居散逸。”吕延济注:“散逸,无人也。”《北史·儒林传下·乐逊》:“寻而山东寇乱,学者散逸。”2.散失。《南史·徐勉传》:“及文宪薨,遗文散逸。”宋曾巩《请改官制前预令诸司次比整齐架阁版籍等事札子》:“其於督察漏略,检防散逸弥纶之体,不可不早有飭戒。”郑振铎《海燕·蝴蝶的文学三》:“这些剧本现在都已散逸,所可见到的只有《今古奇观》第二十回《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一篇东西。”1.闲散隐逸。《梁书·忠壮世子方等传》:
【玉芽】嫩芽的美称。唐王贞白《洗竹》诗:“锦籜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饌称清虚。”此指嫩笋。宋赵汝砺《北苑别录·细色第三纲》:“御苑玉芽、小芽,十二水,八宿火,正贡一百斤。”此指上品芽茶。《群音类选·渔樵记·剪綵为花》:“香腻水仙花,翠带凝粧露玉芽。”2.喻幼儿。唐白居易《谈氏外孙生三日喜是男偶吟成篇》:“玉芽珠颗小男儿,罗荐兰汤浴罢时。”一本作“玉牙”。汉
【修馔】1.准备饭食。唐薛用弱《集异记·柳超》:“汝等当修饌,伺吾食毕,可进毒於吾,吾甘死矣。”2.教师的薪金及饭食。修,通“脩”,束修。《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那程师爷见修饌不菲,人地相宜,竟强似作个老教去吃那碗豆腐饭。”
【清虚】清净虚无。《文子·自然》:“老子曰:‘清虚者天之明也,无为者治之常也。’”三国魏阮籍《首阳山赋》:“且清虚以守神兮,岂慷慨而言之。”《南史·王固传》:“﹝王固﹞清虚寡欲,居丧以孝闻。”2.清洁虚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若疏食菜羹,则肠胃清虚,无滓无秽,是可以养神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次夜,果出刀圭药啖生。顷刻,洞下三两行,觉臟腑清虚,精神顿爽。”3.太空;天空。晋葛洪《抱朴子·勗学》:“令抱翼之凤,奋翮於清虚;项领之骏,聘迹於千里。”唐杜甫《听杨氏歌》诗:“满堂惨不乐,响下清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