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队仗如鳞萃,环卫旌旗径千里

金吾队仗如鳞萃,环卫旌旗径千里

诗句读音
金吾队仗如鳞萃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jīn wúduì zhàngrúlín cuì
环卫旌旗径千里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huán wèijīng qíjìngqiān lǐ

金吾队仗如鳞萃,环卫旌旗径千里释义

【金吾】名。负责皇帝大臣警卫、仪仗以及徼循京师、掌管治安的武职官员。其名称、体制、权限历代多有不同。汉有执金吾,唐宋以后有金吾卫、金吾将军、金吾校尉等。《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师,有两丞、侯、司马、千人。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颜师古注:“应劭曰:‘吾者,御也,掌执金革以御非常。’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晋崔豹《古今注》:“车辐棒也。汉朝‘执金吾’,‘金吾’亦棒也。以铜为之,黄金涂两末,谓为‘金吾’。”唐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

【队仗】1.仪仗队。《宋书·恩倖传·阮佃夫》:“帝每北出,常留队仗在乐游苑前,弃之而去。”唐元稹《连昌宫词》:“百官队仗避岐薛,杨氏诸姨车鬭风。”清昭槤《啸亭续录·明参政》:“行数日,队仗整肃如行军焉。”2.排偶对仗。清沉德潜《说诗晬语》卷下:“降自齐梁,专攻队仗,边幅復狭。令閲者白日欲卧。”清陈田《明诗纪事戊籤·顿税》:“叔养古诗微嫌冗长,竹垞所评良然。至五律高亮,队仗鲜明;七言律絶,亦復翩翩振响。”

【鳞萃】亦作“鳞崒”。犹鳞集。《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珍怪鸟兽,万端鳞崪。”李善注引张揖曰:“崪与萃同,集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鳞萃”。晋潘岳《籍田赋》:“於是前驱鱼丽,属车鳞萃。”明张居正《赠水部周汉浦榷竣还朝序》:“舟楫鳞萃,称会区焉。”徐珂《清稗类钞·饮食·京师宴会之恶习》:“京师为士大夫渊藪,朝士而外,凡外官謁选及士子就学者,于于鳞萃,故酬应之繁冗甲天下。”

【环卫】禁卫。也指禁卫官。唐陆贽《论叙迁幸之由状》:“重门无结草之御,环卫无谁何之人。”唐白居易《神策军推官田铸加官制》:“田铸官列环卫,职参禁军。”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李肃曾是卓家奴,晚能自拔来归义,可以驃骑大将军,仍领羽林作环卫。”清钱谦益《吴祖洲八十序》:“大金吾山阴祖洲吴兄,谢环卫事,归卧东山者,凡十有二年。”2.拱卫,护卫。林建征《莺歌海》:“莺歌海也是山的朋友。象屏风似的从后面环卫着它,那就是拔海1400公尺的尖峰岭等山。”3.“环境卫生”的略语。如环卫工作、环卫工人。

【旌旗】亦作“旌旂”。亦作“旍旂”。亦作“旍旗”。1.旗帜的总称。《周礼·春官·司常》:“凡军事,建旌旗。”汉应瑒《弈势》:“旌旂既列,权虑蜂。”汉枚乘《七发》:“旍旗偃蹇,羽毛肃纷。”三国魏曹植《怀亲赋》:“步壁垒之常制,识旌旗之所停。”《宋书·谢晦传》:“旍旂相照,蔽夺日光。”宋刘过《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词:“旌旗蔽满寒空,鱼阵整,从容虎帐中。”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一·土鲁番表文》:“旌旂闪烁,超越乎墨乌戚尔。”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2.借指军士。唐王昌龄《青楼曲

【径】《集韻》古定切《韻會》《正韻》吉定切,音徑。《說文》步道也。《徐鍇曰》道不容車,故曰步道。《玉篇》小路也。《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徑路。《疏》徯徑,細小狹路。《周禮·地官·遂人》夫閒有遂,遂上有徑。《註》徑容牛馬。《疏》徑不容車軌,而容牛馬及人之步徑。《禮·月令》審端徑術。《三輔決錄》蔣詡舍中三徑,唯羊仲求仲從之游。又《廣雅》徑,袤也。《禮·曲禮》送喪不由徑。《註》徑,邪路也。又疾也,直也。《史記·大宛傳》張騫曰:今使大夏,從羌中險,從蜀宜徑。《註》如淳曰:徑,疾也。《唐書·盧藏用傳》仕宦之捷徑。又直波也

【千里】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后汉书·公孙瓒传》:“今吾诸营楼樐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唐孟郊《喜雨》诗:“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