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仙额上庄严底,只许凡人见半边
诗句 | 读音 |
---|---|
只许凡人见半边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zhī|zhǐxǔ|hǔfán rénjiàn|xiànbàn biān |
金仙额上庄严底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上十一薺 拼音: jīnéshàng|shǎngzhuāng yán3|0 |
金仙额上庄严底,只许凡人见半边释义
【只】《唐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音紙。《說文》語已詞也。《詩·鄘風》母也天只,不諒人只。《左傳·襄二十七年》諸侯歸晉之德只。又《詩·王風》其樂只且。《箋》言其自樂此而已。又《小雅》樂只君子。《箋》只之言是也。又姓。《正字通》明有只好仁。又《廣韻》《集韻》章移切《韻會》支移切,音支。《廣韻》專辭。又《五音集韻》之日切,音質。本之爾切,無質音,今讀若質,俗音新增。又《韻會小補》章忍切,音軫,引集韻云:只通作軹,莊子大宗師,而奚來爲軹。○按《集韻》軹註,無只通作軹之明文,雖字義相同,實非一字,《韻
【凡人】1.平常人;一般人。《书·君陈》:“凡人未见圣,若不克见;既见圣,亦不克由圣。”《后汉书·梁鸿传》:“每归,妻为具食,不敢於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唐韩愈《伯夷颂》:“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餘: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金王若虚《五经辨惑》:“操纵无常,闔开不测,此孔子所以异于凡人者,而不知圣人正不如是也。”丁玲《过年》:“只觉得舅舅仍然很尊严,很大,高不可及,只呼吸都象表示出与凡人不一样的权威。”2.指人世间的
【见】《唐韻》《廣韻》古甸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經電切,堅去聲。《說文》視也。从目从儿。《易·乾卦》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疏》德被天下,爲萬物所瞻覩。《書·立政》灼見三有俊心。《禮·王制》問百年者就見之。《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註》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爲義。《史記·五帝紀》舜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前漢·東方朔傳》未得省見。《註》言不爲所拔識也。又《通鑑》漢武帝元光五年,張湯、趙禹定律令,務在深文,作見知法。詳矢部知字註
【半边】旁边,一边。《金瓶梅词话》第十九回:“﹝鲁华﹞颼的一拳去,早飞到竹山面门上,就把鼻子打歪在半边。”《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赵昂依旧包好(银子),放在半边。”2.一半。明冯梦龙《古今谭概·半边圣人》:“有一士夫性极贪……或讥其吝。答曰:‘一介不与,圣人之道也。’或曰:‘一介不取,君以为何如?’曰:‘学而未能。’曰:‘然则君只好学得半边圣人。’”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三:“中国闹洋学已经闹了好几十年,一直到现在就连‘科学’的‘科’字都还说不上半边。”典
【金】〔古文〕《唐韻》居音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今。《易·繫辭註》天地之數,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疏》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爲金。《書·洪範》五行,四曰金,金曰從革。《傳》金可以攺更。《疏》可銷鑄以爲器也。《又》從革作辛。《傳》金之氣味。《疏》金之在火,別有腥氣,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云金之氣味。又金有五色。《說文》五色金,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傳》金銀銅也。《前漢
【上】〔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又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又上官,複姓。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又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
【庄严】1.装饰端正。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五》:“王太后皆庄严,将入朝。”2.庄重而严肃。《百喻经·子死欲停置家中喻》:“生死道异,当速庄严致於远处而殯葬之。”《朱子语类》卷八七:“人不可以不庄严,所谓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张天翼《华威先生》:“华威先生的态度很庄严。”3.指文辞典雅庄重。元刘祁《归潜志》卷十:“盖其文虽格律稍疎,然词藻庄严絶俗,因擢为第一人。”4.指建筑物壮盛严整。《宋书·夷蛮传·呵罗陁国》:“城郭庄严,清浄无秽。”明高明《琵琶记·寺中遗像》:“但见兰若庄严,莲臺整肃。”5.佛教谓用善美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