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兴南游卒未回,水工舟子不须催
诗句 | 读音 |
---|---|
尽兴南游卒未回 | 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十五灰 拼音: jìn xìngnán|nāyóuzú|cùwèihuí |
水工舟子不须催 |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韵脚:上平十五灰 拼音: shuǐ gōngzhōu zǐbù|fǒuxūcuī |
尽兴南游卒未回,水工舟子不须催释义
【尽兴】到满足。唐曹松《南海陪郑司空游荔园》诗:“荔枝时节出旌斿,南国名园尽兴游。”《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你陪娘吃个尽兴。”《痛史》第二十回:“当下玉潜便让众人列坐,生起炭炉煖酒,大碗大钵的吃一个尽兴。”巴金《忆》:“我们整天尽兴地笑乐,我们也希望别人能够笑乐。”谓敞开兴致做自己想做的事。《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些人驾了小船,跳在盐船上,不由分説,把他舱里的子儿盐,一包一包的儘兴搬到小船上。”《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马二先生大喜,买了几十文饼和牛肉,就在茶桌上儘兴一吃。吃得饱了,自思趁着饱再上去。”
【南】〔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那含切,音男。《說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前漢·律歷志》太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爲夏。《白虎通》八月之律,謂之南呂何。南者,任也。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又樂名。《詩·小雅》以雅以南。《韻會》南亦雅樂名,猶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周南召南,亦樂名。又姓。《韻會》魯大夫南遺。《宋書·律志》班左並馳,董南齊轡。又雙南,金也。《范仲淹金在鎔賦》英華旣發,雙南之價彌高。鼓鑄未停,百鍊之功可待。又《翻譯名義》合掌作禮
【游】〔古文〕汓《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猷。水名。《水經注》淮水於淮浦縣枝分,北爲游水。又浮行也。《爾雅·釋水》順流而下曰遡游。《詩·秦風》遡游從之。又《周禮·天官》閽人,王宮每門四人,囿游亦如之。《註》游,離宮也。又《管子·首憲篇》分理以爲十游,游爲之宗。又《尚書·考靈曜》地有四游,常動而人不知。又玩物適情之意。《禮·少儀》士依於德,游於藝。又閒曠也。《禮·王制》無游民。又自適貌。《詩·小雅》愼爾優游。又枝葉扶疏貌。《詩·鄭風》隰有游龍。《傳》龍紅草也。《箋》游,猶放縱也。言紅草放縱枝葉于隰中
【卒】《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藏沒切,尊入聲。《說文》隸人給事者。《周禮·地官·小司徒》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爲伍,五伍爲兩,四兩爲卒。又《唐韻》子律切《集韻》《韻會》卽聿切《正韻》卽律切,音啐。《爾雅·釋詁》盡也。《疏》終盡也。《詩·衞風》畜我不卒。又《爾雅·釋言》巳也。《禮·曲禮》大夫死曰卒。又《唐韻》《集韻》《正韻》倉沒切《韻會》蒼沒切,村入聲。《廣韻》急也。《韻會》匆遽之貌。《前漢·司馬遷傳》卒卒無須臾之閒。《趙充國傳》則亡以應卒。《註》卒謂暴也。又與倅同,音翠。副貳也。《禮·燕義》庶子,官
【未】《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回】《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隈切,音洄。《說文》从囗,中象回轉之形。《徐鍇曰》渾天之氣,天地相承。天周地外,隂陽五行,回轉其中也。又《說文》邪也,曲也。《詩·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回。《禮·禮器》禮飾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又《正韻》返也。《後漢·蔡邕傳》回途要至,俯仰取容。又《廣韻》違也。《詩·大雅》求福不回。《又》徐方不回。《註》回猶違也,言不違命也。又《詩·大雅》昭回于天。《註》昭,明。回,旋也。又屈也。《後漢·盧植傳》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又》抗議不回。又徘回。《說文》徘徊本作裵回。
【水工】治水工程的官员;治水工程人员。《管子·度地》:“请为置水官,令习水者为吏……乃取水官左右各一人,使为都匠水工。”汉王充《论衡·率性》:“雒阳城中之道无水,水工激上洛中之水,日夜驰流,水工之功也。”宋沉括《梦溪笔谈·官政一》:“人有献説:自浙江税场以东,移退数里为月堤,以避怒水。众水工皆以为便。”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三节:“秦始皇初年,用韩国水工(水利专家)郑国创建郑国渠,灌田四万余顷。”2.船工;水手。唐张籍《贾客乐》诗:“水工持檝防暗滩,直过山边及前侣。”《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四年
【舟子】船夫。《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毛传:“舟子,舟人,主济渡者。”晋郭璞《江赋》:“舟子於是搦棹,涉人於是檥榜。”唐无可《行汉水晚次神滩阻风》诗:“惊风山半起,舟子忽停橈。”鲁迅《二心集·习惯与改革》:“他们居然因此念起久不相干的乡下的农夫,海上的舟子来。”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催】《唐韻》《集韻》《韻會》倉回切,音崔。促也,迫也。 本作趣,古有趣無催,催促皆後人所增。催趣同聲,實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