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阳门诗注释

津阳门诗注释

【朝元阁】唐代阁名。在陕西省临潼县骊山。玄宗朝,改名降圣阁。唐李商隐《华清宫》诗:“朝元阁迥《羽衣》新,首按昭阳第一人。”宋程大昌《雍录》卷四:“朝元阁。”自注:“天寳七载,玄元皇帝见于朝元阁,即改名降圣阁。”宋谢翱《吊宋内》诗之四:“禾黍何人为守閽?落花臺殿暗销魂。朝元阁下归来燕,不见当时鸚鵡言。”清洪昇《长生殿·偷曲》:“闻那朝元阁,在禁苑西首,我且绕着红墙,迤邐行去。”唐王建《华清宫感旧》诗:“尘到朝元天使急,千官夜发大龙迴。”宋苏轼《骊山》诗:“我上朝元春半老,满地落花无人扫。”清吴翊《新燕》诗:“近识朝元消息否?珠帘零落几回探。”
【笼山络野】谓笼罩、围绕高山平原。汉班固《西都赋》:“罘网连紘,笼山络野。”唐白居易《议井田阡陌策》:“阡陌作则兼并之门开,至使贫苦者无容足立锥之居,富强者专笼山络野之利。”明蒋一葵《长安客话·石鼓》:“邓宗龄有《太学石鼓歌》:……笼山络野布罘纲,风毛雨血神飞颺。”漢
【夜明枕】夜间发光之枕。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夜明枕》:“虢国夫人有夜明枕,设於堂中,光照一室,不假灯烛。”唐郑嵎《津阳门》诗:“堂中特设夜明枕,银烛不张光鉴帷。”
【长生殿】宫中之寝殿。《旧唐书·张廷珪传》:“则天从其言,即停所作,仍於长生殿召见,深赏慰之。”《旧唐书·越王係传》:“后令内謁者监段恒俊与越王谋,召中官有武勇者二百餘人,授甲於长生殿。”亦称“长生院”。《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长安四年》:“太后寝疾,居长生院。”胡三省注:“长生院,即长生殿;明年五王诛二张,进至太后所寝长生殿,同此处也。盖唐寝殿皆谓之长生殿。此武后寝疾之长生殿,洛阳宫寝殿也。肃宗大渐,越王係授甲长生殿,长安大明宫之寝殿也。”2.华清宫殿名,即集灵台。唐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天宝﹞十四载六月一日,上幸华清宫,乃贵妃生日,上命小部音声於长生殿奏新曲。”
【蓬莱池】陕西省长安县蓬莱宫附近。唐杜甫《幽人》诗:“洪涛隐语笑,鼓枻蓬莱池。”宋程大昌《雍录·唐东内大明宫》:“大明宫地本太极宫之后苑……﹝高宗时﹞改名蓬莱宫,取殿后蓬莱池为名也。”
【三十六宫】极言宫殿之多。汉班固《西都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唐温庭筠《郭处士击瓯歌》:“吾闻三十六宫花离离,软风吹春星斗稀。”宋辛弃疾《酒泉子·无题》词:“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説兴亡。”清李渔《玉搔头·奸图》:“今上因三十六宫七十二院没箇中意的女子,要同朱彬出去访择。”
【花萼楼】兴庆宫西南建花萼相辉之楼,简称花萼楼。《旧唐书·让皇帝宪传》:“玄宗於兴庆宫西南置楼,西面题曰花萼相辉之楼……玄宗时登楼,闻诸王音乐之声,咸召登楼,同榻宴謔,或便幸其第,赐金分帛,厚其欢赏。”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之五:“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鬭腰肢。”《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紫荆枝下还家日,花萼楼中合被时。”亦省称“花萼”。唐杜甫《骊山》诗:“驪山絶望幸,花萼罢登临。”
【青泥坂】青泥岭。唐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诗:“途危紫盖峰,路涩青泥坂。”唐杜牧《李甘诗》:“夜登青泥坂,坠车伤左股。”唐郑嵎《津阳门诗》:“青泥坂上到三蜀,金堤城边止九旂。”
【华清宫】殿名。在陕西省临潼县城南骊山麓,其地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公元671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载(公元747年)再行扩建,改名华清宫。天宝十五载宫殿毁于兵火。汉
【雪衣女】鹉。《太平广记》卷四六○引唐胡璩《谭宾录·雪衣女》:“天宝中,岭南献白鸚鵡,养之宫中。岁久,颇甚聪慧,洞晓言词,上及贵妃,皆呼为雪衣女。”前蜀贯休《还举人歌行卷》诗:“古松直笔雷不折,雪衣女啄蟠桃缺。”汉
【鸳鸯瓦】瓦。南朝梁萧统《讲席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日丽鸳鸯瓦,风度蜘蛛屋。”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清纳兰性德《生查子》词:“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
【河清海宴】见“河清海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