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金吾不禁街,灯山火树准宣牌

今夜金吾不禁街,灯山火树准宣牌

诗句读音
今夜金吾不禁街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平 平
韵脚:上平十三佳
拼音: jīnyèjīn wú bù jìnjiē
灯山火树准宣牌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dēng shānhuǒshùzhǔnxuān pái

今夜金吾不禁街,灯山火树准宣牌释义

【今】《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金。《說文》是時也。《廣韻》對古之稱。《詩·召南》迨其今兮。《毛傳》今,急辭也。《朱傳》今,今日也。不待吉也。又《圓覺經》無起無滅,無去來今。《註》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又《韻補》叶居靑切,音京。《詩·周頌》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又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傷今。陽弱不制,隂雄坐房。 从亼會意。,古文及字。巳往爲古,逮及爲今。

【夜】〔古文〕《唐韻》羊謝切《集韻》《韻會》寅謝切《正韻》寅射切,耶去聲。日入爲夜,與晝對。《夏小正》時有養夜。《註》猶言永夜也。《周禮·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衞宏·漢舊儀》晝漏盡,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註》晝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漢制,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又宣夜,窺天之器。《蔡邕·釋誨》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又夜明,祭月之坎。《禮·祭法》夜明,祭月也。又武宿夜,武舞曲名。《禮·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又子夜,晉曲名。《樂府·解

【金吾不禁】由掌管京城警卫的金吾禁止夜行,唯于正月十五日开放夜禁,称“金吾不禁”。唐韦述《西都杂记》:“西都京城街衢,有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日夜,敕许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三国演义》第六九回:“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霽,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竞放花灯,真个金吾不禁,玉漏无催。”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傻白》:“值上元节,金吾不禁,灯月交辉。”汉

【街】《唐韻》古膎切《集韻》《韻會》居膎切,音佳。《玉篇》四通道也。《風俗通》街,攜也,離也。四出之路,攜離而別也。《後漢·梁冀傳》冀乃大起第舍,而壽亦對街爲宅。《張華詩》甲第面長街,朱門赫嵯峨。又亭名。《蜀志·諸葛亮傳》魏明帝使張郃拒亮,亮與郃戰于街亭。又允街,地名。《前漢·地理志》屬金城郡。又參街,谷名。《水經注》湟水又東逕允吾縣之參街谷。又天街,星名。《晉書·天文志》昴、畢間爲天街。又氣街,隂髦兩傍脈動處也。《素問》隂陽總家筋之會于氣街,而陽明爲之長。又《廣韻》古諧切,音皆。《集韻》均窺切,音規。義同。漢

【灯山】山形的大型灯彩。宋周密《武林旧事·元夕》:“禁中尝令作琉璃灯山,其高五丈,人物皆用机关活动,结大綵楼贮之。”《元史·泰定帝纪二》:“敕以来年元夕搆灯山於内廷,御史赵师鲁以水旱请罢其事。”《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御輦旋转一遭,倒行观灯山,谓之‘鵓鸽旋’。”

【树】〔古文〕《唐韻》常句切《集韻》《韻會》《正韻》殊遇切,殊去聲。《說文》生植之總名。《左傳·昭二年》季氏有嘉樹,宣子譽之。《禮·祭義》樹木以時伐焉。《淮南子·原道訓》萍樹根于水,木樹根于土。又《爾雅·釋宮》屛謂之樹。《論語》邦君樹塞門。又《揚子·方言》牀謂之杠。北燕、朝鮮閒謂之樹。又獸名。《儀禮·鄉射禮》君國中射則皮樹中。《註》皮樹,獸名。謂皮作樹形以射之。又姓也。《後魏·官氏志》樹洛于氏。後改爲樹氏。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臣庾切,音豎。扶樹也。《徐鍇曰》樹之言豎也。種樹曰樹。《易·繫辭

【准】《廣韻》《集韻》俗準字。《正字通》字林準與准同。正韻軫韻準准二字存,當卽準字重文。(準)《唐韻》《正韻》之允切《集韻》《韻會》主尹切,肫上聲。《說文》平也。《前漢·律歷志》繩直生準。準者,所以揆平取正也。《書·立政》準人。《正義》準人,正法之人,謂士官。又均也。《禮·月令》先定準直。《正義》謂輕重平均。又《周禮·冬官考工記》權之然後準之。《註》謂準擊平正之也。又平準,漢官名。武帝置平準官,籠天下鹽鐵。又則也,倣也。《易·繫辭》易與天地準。又樂器,漢京房所作,以定律數。 亦作准。《莊子·天道篇》平中準,大匠

【宣牌】1.宋代,诸王、节度、观察使、州府、军、监、县印,皆有铜牌,谓之“宣牌”。由朝廷授给,以证明官职身份。元代略同。元王实甫《破窑记》第四折:“俺男儿的受了宣牌,媳妇儿的有些人才。”《元史·选举志二》:“凡一百户之管匠官资品,受上司札付者,依已拟充院长。已受宣牌充局使者,比附一百户之上局使资品递降,量作正九资品。”2.即檄牌。宋代用于速递文书,以为凭证。《水浒传》第三八回:“面阔唇方神眼突,瘦长清秀身材,皂纱巾畔翠花开。黄旗书令字,红串映宣牌。”参阅《宋史·舆服志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