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忠于国人臣事,底事甘为跋扈人
诗句 | 读音 |
---|---|
底事甘为跋扈人 | 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十七眞 拼音: dǐ shìgānwéi|wèibá hùrén |
尽忠于国人臣事 | 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 jìn zhōngyúguó rénchén shì |
尽忠于国人臣事,底事甘为跋扈人释义
【底事】1.何事。唐刘肃《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宋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崑崙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清赵翼《陔馀丛考·底》:“江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唐以来已入诗词中。”陈毅《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2.此事。宋林希逸《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清李渔《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甘】〔古文〕《唐韻》古三切《集韻》《韻會》《正韻》沽三切,感平聲。《說文》美也。《徐曰》物之甘美者也。《韻會》五味之一。《正韻》甜也。《書·洪範》稼穡作甘。《傳》甘味生于百穀。《詩·衞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禮·月令》中央土,其味甘。又言之悅耳。亦曰甘。《左傳·昭十一年》幣重而言甘。又《詩·衞風》願言思伯,甘心首疾。《傳》甘,厭也。《疏》謂思之不已,乃厭足於心,用是生首疾也。凡人飮食口,甘遂至于厭足,故云:甘,厭也。又《左傳·莊九年》管召,讎也。請受而甘心焉。《註》甘心,言欲快意戮殺之。又《易·臨卦》六三甘
【跋扈】1.骄横,强暴。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横行邑里,跋扈城国。”李大钊《面包问题》:“一般武人,却是一日跋扈一日。”2.引申为恃强抗拒。《晋书·邵续传》:“而续蚁封海阿,跋扈王命。”宋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上则将帅拥众,有跋扈之心;下则士众久役,有溃叛之志。”清昭槤《啸亭杂录·论三逆》:“国初既定云贵,因命吴三桂、耿继茂、尚可喜等世守边圉,以为藩镇,后渐跋扈,拥兵自重。”3.勇壮貌。《文选·张衡<西京赋>》:“迾卒清候,武士赫怒,緹衣韎韐,睢盱跋扈。”张铣注:“跋扈,勇壮貌。”4.鱼虾跳
【人】〔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又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又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又姓。明人傑。又左人,聞人,俱複姓。又《韻補》叶如延
【尽忠】忠诚。多指尽瘁国事或身殉国难。《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衞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唐陈子昂《为金吾将军陈令英请免官表》:“臣祖父兄弟一门五人,皆伏节尽忠,身死王事。”明张居正《谢召见疏》:“臣叨受先帝厚恩,亲承顾命,敢不竭力尽忠以图报称。”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该军在华中及苏南一带尚有九万余人,虽受日寇和反共军夹击,必能艰苦奋斗,尽忠民族国家到底。”
【于】《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音迂。《爾雅·釋詁》于,曰也。又往也。《書·大誥》民獻有十夫,予翼以于。《詩·小雅》王于出征。又《儀禮·士冠禮》宜之于假。《註》于,猶爲也。宜之見爲大矣。又《聘禮》賄在聘于賄。《註》于讀曰爲。言當視賓之禮,而爲之財也。又《司馬相如·長門賦敘》因于解悲愁之辭。又未定之辭。《公羊傳·僖二十八年》歸于者何。歸于者,罪未定也。又行貌。《韓愈·上宰相書》于于焉而來矣。又于于,自足貌。《莊子·應帝王》其臥徐徐,其覺于于。又鐘兩口之閒曰于。《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鐘,兩欒
【国人】1.古代指居住在大邑内的人。《周礼·地官·泉府》:“国人郊人从其有司。”贾公彦疏:“国人者,谓住在国城之内,即六乡之民也。”《左传·成公十三年》:“子駟帅国人盟于大宫。”《史记·伯夷列传》:“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三章第五节:“农民住在田野小邑,称为野人;工商业者住在大邑,称为国人。”2.国内之人,全国的人。《孟子·梁惠王下》:“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唐韩愈《题楚王庙》诗:“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宋叶适《祭潘叔度文》:“若夫父母兄弟,安其义而
【臣事】道奉事。《墨子·非攻下》:“焉率天下之百姓,以农臣事上帝山川鬼神,利人多,功故又大。”《史记·苏秦列传》:“臣闻鄙谚云:‘寧为鸡口,无为牛后。’今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异於牛后乎?”《汉书·匈奴传下》:“汉虽彊,犹不能兼并匈奴,奈何乱先古之制,臣事於汉,卑辱先单于,为诸国所笑!”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