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朱怜冉冉,伐木愿偲偲

近朱怜冉冉,伐木愿偲偲

诗句读音
伐木愿偲偲平仄:平 仄 仄
拼音: fá mùyuàncāi cāi
近朱怜冉冉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jìnzhū|shúliánrǎn rǎn

近朱怜冉冉,伐木愿偲偲释义

【伐木】砍伐木材。《国语·晋语一》:“伐木不自其本,必復生。”唐杜甫《题张氏隐居》诗:“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曹禺《胆剑篇》第四幕:“大王这时还要我带人上山伐木。”2.《诗·小雅》篇名。其诗云:“伐木丁丁,鸟鸣嚶嚶……嚶其鸣矣,求其友声。”后因以“伐木”为表达朋友间深情厚谊的典故。唐骆宾王《初秋于窦六郎宅宴得风字诗序》:“诸君情谐伐木,仰登龙以缔欢。”3.《诗·小雅》篇名。其诗云:“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后因以“伐木”为讥刺不善交友的典故。晋葛洪《抱朴子·交际》:“善交狎而不慢,和

【愿】《唐韻》魚怨切《集韻》《韻會》《正韻》虞怨切,音願。《說文》謹也。又愨也,善也。《書·臯陶謨》愿而恭。又與原通。《論語》鄕原,德之賊也。《朱傳》原,與愿同。又《集韻》愚袁切,音元。《周禮·秋官·大司》上愿糾暴。劉昌宗讀。

【偲偲】互相勉励。《论语·子路》:“朋友切切偲偲。”朱熹集传引马融曰:“切切偲偲,相切责之貌。”唐白居易《代书一百韵寄微之》:“交贤方汲汲,友直每偲偲。”明唐顺之《与项瓯东郡守书》:“弟亦不能窃之以自淑,不过如世间所谓好友者而已。求如古人切切偲偲,讲学辅仁,则未也。”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三:“良臣蹇蹇,良友偲偲,全是一腔浩气。”

【近】〔古文〕《廣韻》其謹切《集韻》《韻會》《正韻》巨謹切,音瘽。《玉篇》不遠也。《詩·小雅》會言近止。《易·繫辭》近取諸身。又《廣韻》幾也。言庶幾也。《論語·其庶乎註》庶言近道也。又《韻會》迫也。《易·繫辭》二多譽,四多懼,近也。《註》位偪于君也。又《廣韻》《集韻》《韻會》巨靳切,音覲。《說文》附也。《增韻》親也,近之也。《書·五子之歌》民可近,不可下。又《洪範》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韻會》凡遠近之近,上聲。附近之近,去聲。又《集韻》居吏切,音記。已也。辭也。《詩·大雅》往近王舅。《註》辭也。

【怜】《唐韻》《集韻》郞丁切,音靈。《玉篇》心了也。又《集韻》靈年切,音連。與憐同。《韋應物休暇東齋詩》捫竹怜粉汚。又《五音集韻》朗鼎切,音。憭也。(憐)〔古文〕《唐韻》落賢切《集韻》《韻會》《正韻》靈年切,音蓮。《說文》哀也。《吳越春秋河上歌》同病相憐。又《廣韻》愛也。《魯連子引古諺》心誠憐,白髮元。又《集韻》離珍切,音鄰。義同。《楚辭·九辯》羈旅而無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憐。叶上生。 俗作怜。

【冉冉】貌。形容时光渐渐流逝。《文选·屈原<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吕向注:“冉冉,渐渐也。”三国魏吴质《答魏太子笺》:“日月冉冉,岁不我与。”宋张孝祥《忆秦娥》词:“年华冉冉惊离索,惊离索,倩春留住,莫教摇落。”明何景明《短歌行》:“冉冉秋序,肃肃霜露,蓄我旨酒,召我亲故。”2.渐进貌。形容事物慢慢变化或移动。晋葛洪《神仙传·栾巴》:“﹝巴﹞即平坐却入壁中去,冉冉如云气之状,须臾失巴所在。”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三:“有大蛇冉冉而至,草木皆披靡。”郁达夫《病后访担风先生有赠》诗:“冉冉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