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奏未响昏蜩,早传言放却,舞衫歌扇
诗句 | 读音 |
---|---|
舞衫歌扇 | 平仄:仄 平 平 平 拼音: wǔ shān gē shàn |
早传言放却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zǎochuán yánfàng què |
金奏未响昏蜩 | 平仄:平 仄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三蕭 拼音: jīn zòuwèixiǎnghūntiáo |
金奏未响昏蜩,早传言放却,舞衫歌扇释义
【舞衫歌扇】歌舞者服用的衫和扇。亦借指歌舞或歌舞妓。宋苏轼《朝云》诗:“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宋周邦彦《华胥引》词:“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閲。”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阴导之为北里游。舞衫歌扇,耽玩忘归,耗其貲十之九。”亦作“舞裙歌扇”。宋晁补之《南歌子》词:“东园搥鼓赏新醅,唤取舞裙歌扇,探春回。”
【早】《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皓切,遭上聲。《說文》晨也。又先也。《易·坤卦》由辨之不早辨也。又與皁同。《周禮·地官·司徒》宜皁物。《註》皁物,柞、栗之屬。《釋文》皁音早。本或作早。 《說文》作。从日在甲上。
【传言】出言;发言。《仪礼·士相见礼》:“凡言非对也,妥而后传言。”郑玄注:“传言,犹出言也。”一说等人说完接续而言。清俞樾《群经平议·仪礼一》“妥而后传言”:“传言者,相传而言也。见於君者或非一人,必待前人言讫,后人乃接续而言,不相儳越也。”2.传令;传话。《墨子·号令》:“传言者,十步一人,稽留言及乏传者,断。”《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上有劳军……不得入。於是上乃使使持节詔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又一日,同牕伴伙传言来道:‘先生已到馆。’”3.流言;流传的话。《墨
【放却】。唐许岷《木兰花》词:“宝筝金鸭任生尘,綉画工夫全放却。”典
【金奏】1.敲击钟鎛以奏乐。常用以指庙堂音乐。《周礼·春官·锺师》:“钟师掌金奏。”郑玄注:“金奏,击金以为奏乐之节。金谓钟及鎛。”唐包佶《祀风师乐章·奠币登歌》:“礼陈瑶币,乐献金奏。”《儒林外史》第三七回:“杜仪抽出一枝红旗来,上有‘金奏’二字。当下乐声又一齐大作起来。”2.泛指音乐或乐声。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阮咸》:“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唐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明刘基《玉漏迟·初夏》词:“枝上鸣蜩,断续一庭金奏。”
【未】《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响】〔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兩切,音享。《說文》聲也。从音鄕聲。《註》徐鍇曰:聲之外曰響。響猶怳也,怳怳然浮也。實而精者曰聲,朴而浮者曰響。響之附聲,如影之著形。《玉篇》應聲也。《書·大禹謨》惟影響。又方響,樂器。《杜陽雜編》太和九年,宮人沈阿翹進白玉方響。 《集韻》或作。《韻會》又作鄕。通作嚮饗。
【昏】〔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昆切,音閽。《說文》日冥也。从日、氐省。氐者,下也。一曰民聲。《爾雅·釋詁》昏,代也。《註》代,明也。《疏》日入後二刻半爲昏,昏來則明往,故云代明。《釋名》昏,損也,陽精損減也。《周禮·秋官·司寤氏註》日入三刻爲昏,不盡三刻爲明。《淮南子·天文訓》日至虞淵,是謂黃昏。至於蒙谷,是謂定昏。又《詩·邶風》宴爾新昏。《儀禮·士昏禮註》士娶妻之禮,以昏爲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陽往而隂來,日入三商爲昏。又《左傳·昭二十五年》昏媾、姻亞。《註》妻父曰昏,重昏爲媾,婚父曰姻,
【蜩】《唐韻》徒聊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音迢。《玉篇》蟬也。《詩·豳風》五月鳴蜩。《大雅》如蜩如螗。《傳》蜩,蟬也。螗,蝘也。《疏》《釋蟲》云:蜩、蜋、蜩、螗,舍人曰:皆蟬也。方語不同,三輔以西爲蜩,梁宋以西謂蜩爲蝘,楚地謂之蟪蛄。《楚辭》云:蟪蛄鳴兮啾啾是也。陸璣疏云:螗一名蝘虭,《字林》虭或作蟟也。靑、徐人謂之螇螰。然則螗蝘亦蟬之別名耳。《爾雅·釋蟲》蜩,蜋蜩。《註》夏小正傳曰:蜋蜩者五彩具。《又》螗蜩。《註》夏小正傳曰:螗蜩者,蝘。俗呼爲胡蟬,江南謂之螗蛦。《又》蠽,茅蜩。《註》江東呼爲茅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