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诗句读音
金樽清酒斗十千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jīn zūnqīng jiǔdǒu|dòushí qiān
玉盘珍羞直万钱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yù pánzhēn xiūzhíwàn|mòqián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释义

【金樽】尊”。酒尊的美称。南朝宋谢灵运《石门新营所住》诗:“芳尘凝瑶席,清醑满金樽。”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之一:“银烛吐青烟,金尊对綺筵。”闻一多《红烛·深夜底泪》:“啊!宇宙底生命之酒,都将酌进上帝底金樽。”

【清酒】祭祀用的清洁的酒。《诗·小雅·信南山》:“祭以清酒,从以騂牡。”朱熹集传:“清酒,清洁之酒。”《周礼·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郑玄注:“郑司农云:‘清酒,祭祀之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求雨》:“其神共工,祭之以生鱼八、玄酒,具清酒膊脯。”2.清醇的酒。《后汉书·南蛮传·板楯蛮夷》:“明曰:‘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唐杜甫《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情乖清酒送,望絶抚坟呼。”《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杯里满满盛着一杯清酒。

【斗】〔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當口切,音陡。《說文》大升也。《羣經音辨》升十之也。《史記·李斯傳》平斗斛度量。《前漢·律歷志》斗者,聚升之量也。又宿名。《春秋·運斗樞》第一至第四爲魁,第五至第七爲杓,合爲斗。居隂播陽,故稱北斗。《易·豐卦》日中見斗。《疏》日中盛明之時,而斗星顯見。《詩·小雅》維北有斗。《疏》維此天上,其北則有斗星。《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也。《又》衡殷南斗。《註》南斗六星爲天廟,丞相大宰之位。又酒器。《詩·大雅》酌以大斗。《疏》大斗長三尺,謂其柄也。蓋從大

【十千】多。《诗·小雅·甫田》:“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朱熹集传:“十千,谓一成之田。地方十里,为九万亩,而以其万亩为公田。”此指万亩。《诗·周颂·噫嘻》:“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朱熹集传:“万人为耦而并耕也。”此指万人。三国魏曹植《名都篇》诗:“我归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唐王维《少年行》之一:“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元张翥《腊月饮赵氏亭》诗:“賸买十千燕市酒,闲听二八越孃歌。”此皆指万钱。

【玉盘】玉制的盘子。亦为盘的美称。汉张衡《四愁诗》之二:“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清朱鹤龄《和李梅公司马诗作》之四:“玉盘檠出仙家果,先剖橊房摘子尝。”2.喻圆月。唐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元侯克中《醉花阴》套曲:“玉盘光静,澄澄万里晴。”《封神演义》第二六回:“玉盘悬在碧天上,展放光辉散彩红。”续范亭《中秋有感》诗:“贫人看来如烧饼,富人夸夸説玉盘。”3.喻明镜。元曾瑞《哨遍·古镜》套曲:“玉盘本洁蒙尘垢,皓月虽明障雾烟。”

【珍羞】亦作“珍饈”。珍美的肴馔。汉张衡《南都赋》:“珍羞琅玕,充溢圆方。”宋司马光《和潞公真率会》:“不待珍羞方下筯,只将佳景便娱宾。”明无名氏《双忠记·二仙点化》:“驾轻车出入皇朝,食有珍饈,衣有金貂。”老舍《茶馆》第一幕:“姑娘一过门,吃的是珍馐美味,穿的是绫罗绸缎。”

【直】〔古文〕《唐韻》除力切《集韻》逐力切,音値。《說文》正見也。《博雅》正也。《玉篇》不曲也。《易·坤卦》直其正也。《書·洪範》王道正直。又準當也。《禮·投壺》馬各直其算。《史記·平準書》以白鹿皮爲皮幣,直四十萬。又《增韻》當也。《儀禮·士冠禮》主人立于阼階下,直東序西面。《疏》謂當堂上東序牆也。又伸也。《孟子》枉尺而直尋。又《玉篇》侍也。《晉書·羊祜傳》悉統宿衞,入直殿中。又順也。《詩·鄭風》洵直且侯。又猶宜也。《詩·魏風》爰得我直。又猶但也。《孟子》直不百步耳。又猶故也。《史記·留侯世家》張良嘗遊下邳,圯

【万】《廣韻》《集韻》《韻會》同萬。又三字姓。西魏有柱國万紐于謹。又《廣韻》莫北切《集韻》密北切。万俟,複姓。俟音其,今讀木其。北齊特進万俟普。(萬)〔古文〕《唐韻》無販切,音蔓。《說文》蟲也。《埤雅》蜂一名萬。蓋蜂類衆多,動以萬計。又數名。《易·乾象》萬國咸寧。《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又舞名。《詩·邶風》方將萬舞。《疏》萬者,舞之總名。《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干戚舞也。《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干舞稱萬舞。又州名。《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又姓。《通志·氏族略》萬

【钱】《唐韻》昨先切《集韻》財仙切《正韻》才先切,音前。《玉篇》財也。《集韻》貨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其流行無不徧也。《正字通》冶銅爲錢,易貨也。古之爲市,所有易所無,布幣金刀龜貝之法窮,錢始行。周制以商通貨,太公望立九府圜法,錢外圓而內孔方,輕重以銖。圜者爲均通也。九府者,掌財帛之官也。歷代便之。周景王鑄大錢,曰寶貨,肉好有輪郭,以勸農贍不足,百姓蒙其利。錢形似璧,故亦稱肉好。或謂肉爲邊,不知錢邊曰郭,肉在邊之中也。漢以後,大小輕重不一,名稱各殊,國家攺元必更錢,以年號爲文,輪郭如舊。紀錢制者,唐張台封